金城江区九圩镇街头,有4株树龄约600年的大榕树。1969年,韦国清上将到九圩公社视察时,曾殷切嘱托群众:“这些树是九圩的宝贝,你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自然界的物种变迁,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活标本、活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然而,近年来,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宁冒天下之大不韪”,“贪婪之手”频频损毁千年“活文物”。但可叹的是,它们历经大自然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屹立不倒,却抵不住不法分子的贪婪双手。
那一道道伤痕、一个个的锯痕,是这些古树名木无声的哭泣和诉说,更是我们心底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痛。
盘点“家底”——
2969株“活文物”见证河池历史变迁
根据全国古树名木普查的有关规定,“古树”是指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名木”是指在历史上或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中外历史名人、领袖人物所植或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它们是珍贵的“生态瑰宝”,
承载着一个地域的自然、历史和文化内涵,是大自然变迁的历史见证,是地域历史的丰碑。
据广西2013年底古树名木普查统计,全区已知古树名木共29479株,其中古树29428株,占总数的99.8%,名木51株,占总数的0.2%。目前河池共有古树2966株、名木3株。
普查资料显示:全区古树名木主要分布于广大农村,占总数的96.6%,部分树龄达1000年以上:位于金城江区九圩乡板告村的2株重阳木、东兰县切学乡的1株高山榕等位列其中。
在“古树之最”中,位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寨岑村寨岑屯的一株枫香王,树龄160年,树高23米,胸围879厘米,被列为广西枫香之最。
古树名木不仅是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还蕴藏着历史与自然故事,从一个侧面反映并记录着历史变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
在名木中,金城江区河池镇红七小学内有一株树龄507年的高山榕。1930年11月7日,红七军曾在这株大榕树下召开第一次党代表大会。该树因为见证了红七军一段革命历史,被后人尊称为“红军榕”,如今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在金城江区九圩镇九圩社区,有4株树龄约600年的大榕树。1969年,韦国清上将到九圩公社视察时,曾殷切嘱托当时九圩公社书记韦成辉:“这些树是九圩的宝贝,你们要好好保护它们。”如今,4株榕树被当地民众视为吉祥象征的“神树”加以保护。
无声“诉说”——
历经沧桑却抵不住世人肆意掠夺
如果没有不法分子“贪婪”的那一刀,这株胸径1.2米的香樟树或许正在桂林市某个森林里享受枝繁叶茂,而如今它只能“遍体鳞伤”在南丹县高中校园内挣扎求生。
这是南丹县查获偷伐古树名木案件的真实一幕。去年3月份,一私人老板受“大树进城”利益的诱惑,从桂林一原始森林偷伐该香樟树,欲以近100万元的高价销往重庆,途经南丹县境内时被森林公安部门查获,最终受到刑事处罚。然而,该伤痕累累的香樟树则“遭罪”了,相关部门花了10多万元护理费才成功移栽在南丹县高中的校园内。
悲哀的是,这不是第一起偷伐古树名木案件,更不是最后的一起。
2012年6月份,金城江区森林公安部门在辖区内查获一起盗采古树名木案,嫌疑人蒙某违法收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楠木,并锯材加工成6.8立方米的木材成品,导致楠木资源受到破坏。最后,蒙某为自己的私欲受到刑事处罚。
今年2月份,凤山县森林公安部门接到举报查获,犯罪嫌疑人黄某在该县乔音乡违法收购一株胸径0.6米、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香樟树。最后黄某受到严肃处理,该香樟树也及时得到移栽。
记者从市林业局获悉,近年来,受不断飞涨攀升的珍贵木材价格刺激,导致各地古树名木时常遭到不法分子挖掘、移植、买卖。过度采伐不仅使古树名木存量锐减,而且由于这些珍稀树种移栽难度大,成活率低,很多树木在倒卖或移植中就死亡。珍贵物种基因将面临灭绝的危险,人类生存环境也必然会遭受破坏。
千万年来,人类与树木相伴相生,才使这座珍贵的“生态瑰宝”免遭破坏,遗传后世。一旦砍去,它们沧桑的生命也面临终结,它们该何去何从?
“挂牌”保护——
为“老寿星”撑起代代相传保护伞
据介绍,由于古树名木主要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由于宣传不到位,监管难度大,群众对古树名木的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古树名木资源受人为破坏严重,农村古树名木保护迫在眉睫。
同时,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古树名木保护法律法规,各地在依法管护与打击破坏古树名木中难以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力度不够,起不到震慑和保护作用。
为进一步加强现存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2011年广西实施第一次全区普查,进行普查建档和日常管护。河池市也借助第一次普查平台,对辖区内的古树名木进行了普查建档,“挂牌”保护,并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适时对古树名木进行复壮、施肥、防治病虫害、摘除寄生物等工作。
“挂牌”保护,意味着古树名木有了法律认可的“身份证”。林业技术人员对每株古树的学名、树龄、生长势等进行全方位调查,并逐株进行GPS定位,建立完善的古树名木档案。档案及时更新,随时将符合条件的古树名木增补进档,实现对古树名木的数字化管理。
“砍伐国家保护植物的行为涉嫌触犯破坏资源环境保护罪,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河池森林公安部门也严厉打击偷伐古树名木行为,斩断伸向古树名木的“黑手”。
近年来,河池各地林业部门一手抓森林资源保护,一手植树造林,通过实施石漠化治理、“绿满八桂”等工程建设,实现保护好生态、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脱贫的“双赢”林业发展目标。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不断上升,达到69.23%,排在全区第4,有效地保护生态建设成果,提高林业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越来越多的群众也意识到,发展林业产业、保护珍贵树种,是一件造福当代,利泽千秋的事业,并自觉加入到“护树”的行列中,留下不少爱树、护树的佳话。
2005年以来,金城江区九圩镇的4株大榕树先后出现多次大范围折断,当地群众自行组成约20人的“古榕救护组”,通过群众自发捐款,对4棵古榕进行救护。
如今这些青葱翠绿、浓荫覆地的榕树安详地生长在道路边,成为过往行人乘凉憩息的好地方。
新闻推荐
3月14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工商、质监、食药监、人民银行、农村信用联社、消防等10多个部门在县民族文化广场联合开展2014年纪念“3·15”国际消费者权益...
罗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