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守候,那如歌的情怀

来源:广西日报 2011-08-19 21:0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蒋 林

音乐家傅磬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他用激情和灵感创作的旋律,却并没有离我们而去。8月27日,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广电局、北海市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傅磬同志纪念音乐会”将在南宁举行。届时,区内外歌手将现场演唱傅磬生前创作的音乐作品,《老王》、《三月三、九月九》、《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兄弟姐妹》、《一句情话老了还在等候》,那优美动人的乐曲,又将回荡在人们心间……

投入的是激情

傅磬用短暂的一生创作了近500首(部)音乐作品,并为十几部电视剧创作音乐,有百余首(部)作品获奖。其中,歌曲《老王》获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三月三、九月九》获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少数民族汇演金奖;《挑着好日子山过山》获中宣部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桂花雨》获第十三届文华大奖特别奖;歌剧《壮锦》获得文华优秀剧目奖;《当兵来到左右江》获共青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组歌《共和国的力量》获公安部第二届金盾文化工程“金盾艺术奖”;《捶苗布》、《太阳与星星》获广电总局“广播新歌”金奖及政府奖……

傅磬创作的歌曲,有着鲜明的广西民族音乐特色。他曾如此感慨:广西少数民族音乐非常有特色,抓住了这个特色,抓住了切入点,就找到了成功的钥匙。因此,他以火热的情怀深入生活,上苗山、进瑶寨、上京岛……“当灵感诱我走进创作状态,我便用心灵和激情投入进去;作品一旦完成,我便努力走出来……冷静、客观地审视这流动的音符。走进去,是为了情感的投入;而走出来,是为了理性的升华……”在一次次地“走进去”“走出来”过程中,傅磬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

傅磬第一首真正走向全国的歌曲,是《老王》。这是广西第一部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音乐作品。2003年,《老王》MTV又荣获全国电视作品最高奖——“星光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心连心”活动中,歌唱家王霞用美声唱法演唱这首通俗歌曲。在200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老王》再次由李琼、亚东唱响,并获得“我最喜爱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歌舞类三等奖。

《老王》的创作源泉,便是广西山乡那令人难忘的扶贫生活。1996年,傅磬到南丹县参与扶贫工作。在与当地群众和扶贫干部交流接触中,深切地感受到那些活跃在贫困山区的扶贫干部一心为群众办实事的高尚情怀,看到很多扶贫队员由原来文质彬彬的“秀才”变为黑不溜秋的“山民”,当时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当他接到词作家张仁胜的新词作品《老王》时,马上就联想到南丹山乡的那些扶贫干部,创作灵感迅速在脑海间奔腾。

我国著名作曲家徐沛东曾如此评价:“《老王》基调很质朴真诚,用故事手法,以人物来贯穿。作品写的是一个基层干部,有一种很质朴、暖人心的感觉。”

歌唱的是人民

《三月三,九月九》是一首歌唱中华56个民族和谐、团结的优秀作品。

“三月三,九月九,歌儿绕着彩云走……”为更形象地表现民族大团结主题,傅磬在作品中注入了壮、瑶、苗、彝等民族的音乐元素,并巧妙地将这些元素或体现在歌词中,或体现在旋律里。特别是在节奏上,他用欢快的、载歌载舞的节奏营造气氛,极富感染力。

音乐一起,合唱队便以铿锵有力、富有舞蹈节奏感的呼号,把人们带入火热的民族大团结的歌舞盛会中。歌曲旋律吸收了南方少数民族音调特点,把民族团结的内涵融化在歌声中。歌曲中,领唱与合唱、伴唱交替、穿插,既体现了万众一心的团结奋斗精神,又增添了音乐的层次感、立体感和宽广感。

本世纪初,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自治区文联为打造壮族“尼的呀”音乐品牌,组织广西音乐人深入西林、隆林、靖西、那坡等边远山区采风,创作出了一批原生态特色浓郁的“尼的呀”新民歌。其中,傅磬作曲的《挑着好日子山过山》、《山歌年年唱春光》一唱响,便受到当地民众喜爱,成为那坡民歌中的品牌。

《挑着好日子山过山》描写壮族人民不畏艰辛、创建美好家园的欢快心情,刻画壮族人民肩负重担奔小康的豪迈气概。歌曲采用“尼的呀”曲调,以对比强烈的紧松型交替节奏,将南北壮典型的音乐节奏、音调融合,形成让人既陌生又熟悉、既有典型代表性又有普遍意义的新旋律。

《山歌年年唱春光》在南宁2001年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晚会上唱响,得到艺术界广泛关注,并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歌曲之一。2005年,《山歌年年唱春光》登上央视春晚,更是风靡全国。

升华的是理想

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傅磬一直在不断地跋涉和进取。他渴望写一部音乐剧,一部歌剧。这一理想,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得以实现。

2006年12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厅、广西歌舞剧院打造的音乐剧《桂林故事》激情上演。这是广西第一部音乐剧,备受社会各界和观众关注。

傅磬担纲该剧作曲。这是他首次尝试写音乐剧,整个创作过程相当艰辛。9个月的创作时间,单各项准备工作就用了4个月。 

注重民族与时尚交融,突出音乐的抒情性,让戏剧性与音乐性相结合,是《桂林故事》这部剧音乐最吸引人的特色。剧中共有26首歌曲,有为表现剧中人物情感起伏而采用的大跳动音程,有大调的明亮色彩、小调的流畅优美,有恰到好处的转调,整部乐曲极具张力。剧中灵活运用对唱、重唱、合唱形式揭示人物性格内涵,展开矛盾冲突,使主要音乐形象具有丰富的立体感。2009年,在《桂林故事》的基础上又改编了音乐剧《桂花雨》。傅磬以全新的状态投入创作,使《桂花雨》的音乐语言更显时尚,更具感染力。

百色市打造的歌剧《壮锦》,是中国第一部壮族歌剧,也是广西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原创歌剧。接到歌剧《壮锦》音乐创作任务时,傅磬的精神十分亢奋。

依照西方歌剧标准,整部歌剧没有对白,观众须完全依靠演唱和音乐来了解剧情。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为此,傅磬在创作中着意让全剧音乐构成充满“壮族的印痕”。每一曲都以壮族民歌的起调引出下曲,既有尼的呀、嘹歌等壮族经典音乐元素融入,又注重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同时进行创新。歌剧中,传统的“咏叹调”在壮族音乐基础上得到升华。

2010年5月,《桂花雨》、《壮锦》两部大剧在第十三届“文华奖”颁奖大会上,分别获得文华大奖特别奖和文华优秀剧目奖。而此时的傅磬,已重病在身。他没能到现场领奖,没能看到自己创作的优秀歌剧在壮美的舞台上正式上演,没能听到观众潮水般热烈的掌声……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奏凯歌 描绘锡都新画卷 ——南丹县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核心提示八月夏日骄阳艳,锡都大地涌热潮。行走南丹大地,一派繁忙的景象,一处处项目工地塔吊高耸、机器轰鸣,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正在村间延伸,一座座厂房正在快速崛起……3年来,由于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共享 共建 共兴2012-09-14 19:00
白裤瑶胞财路广2012-12-05 18:50
猜你喜欢:
评论:(守候,那如歌的情怀)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