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苏宏流
真没想到,快退休的我还能住进这么宽敞的房子。”9月8日,杨桂英一家四口搬进南丹县廉租房小区一套二室一厅的房子后兴奋不已。自2004年下岗后,杨桂英一家一直租房住,几年间先后搬过四五次家。她说:“现在有家的感觉了。”据了解,到年底,南丹县将有314个像杨桂英这样的住房困难户住进廉租房。
“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始终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南丹县委、政府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健全各类民生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一系列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最大限度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村里人都说我舍得吃药打针了,那是因为就医方便了很多。”在车河镇八步村医疗室内,65岁的村民伍建祥一边打吊针一边跟记者聊着。记者了解到,今年,全县投资400多万元的第一期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已建成55个;第二期建设任务69个,资金到位550万元。今年来,全县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万多人,参加新农合农民21万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在城关镇莲花社区,记者遇到前不久从广东打工回乡的王刚。他介绍说,回乡后经该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牵线搭桥,顺利进入一家企业上班。据了解,今年以来,全县有3000多人像他一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记者了解到,今年该县采取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等多种方式,实施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3800多人,新增技师110人。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县领导向记者透露:今年南丹县共推倒学校D级危房3565平方米,加固改造维修校舍、新建校舍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全县财政投入造林绿化资金9226万元;新建沼气池任务680座;实施屯级道路建设21条共30.75公里,项目涉及9个乡镇18个村……
新闻推荐
本报南丹讯(记者/曾永联通讯员/苏宏流)“今天下村一共走访5个屯,跟不少困难户了解相关情况。”8月29日,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党员干部韦永明在笔记里这样写道。这是南丹县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时,切实...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