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灾害救助途径从“出事找政府”向“出事找保险公司”转变—— 自然灾害多元化救助待“破局” 农房保险试水,河池4000名受灾农户获保险赔付 □本报记者 刘兰芬

来源:河池日报 2012-06-07 08:30   https://www.yybnet.net/

 

河池地处桂西北喀斯特地形区,受地理环境制约,洪涝、干旱以及山体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面临频发的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的经济损失,谁来埋单?如何埋单?

据统计,仅2009年河池就有4次全市范围的较大洪灾,11个县(市、区)127个乡镇103.1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7.98亿元。面临这一巨大的数字,政府救助金如杯水车薪。更严峻的是,由于政府救助力度的不足,往往容易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催生社会不稳定因素。

目前,我国灾害救助途径主要有个人自救、政府救助、保险理赔和社会捐助4种。其中,商业保险因资金来源稳定,救助保障力度大,被视为这4个途径中最关键、力度最大的救助方式。

然而,在河池乃至全广西,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舆论关注点往往过多聚焦于政府救助,而忽视了保险理赔等其他形式的救助,“出事找政府”,更成为一些受灾群众的惯性思维。

河池自然灾害救助形式单一

日前,河池城区中山路立交桥附近一段防护墙发生垮塌,防护墙上方的2户民房地基下沉、墙体多处开裂,不同程度受损。由于屋主并没有购买任何商业险,目前,他们将要面临自筹资金修缮重建房屋的困境。

据市民政局统计,今年1月1日至5月29日,河池市发生山体崩塌、风暴、洪涝灾害、干旱等自然灾害10起,受灾人口达30多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灾害起数增加了3倍以上。

“在农村,每当灾害发生时,农民几乎都依赖于政府的救助。”市民政局救灾科科长韦克群告诉记者,农村自然灾害多为农房倒塌或损坏,过去,灾害发生后,往往都依靠政府给予一定范围的临时救助补贴,久而久之,形成了政府救助的传统救助模式。

显然,这种模式有其先天不足。由于政府部门更多要承担因灾损坏的公共设施修复,投入成本高、财政负担重,从而导致个人救助面较窄,灾民需求难以保障。同时,政府救灾预算具有时滞性,效率不高,缺乏前期预防和预先统筹机制。随着群众个人物质财富的增长,居民家庭住房和家庭财产价值越来越高,一旦遭受天灾,损失巨大,一个普通家庭很难承受,因灾致贫、返贫的现象频频发生。

韦克群认为,就目前河池市的救灾形势而言,单靠政府救助,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抗灾救灾的需求。因此,建立多元化灾害保障体制,提高全社会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迫在眉睫。

政企“联姻”试水农房保险

2011年起,广西推行农村居民住房政策性统一保险,与人保财险广西分公司合作,共同抵御灾害风险,通过这一尝试,有效分解了政府救助的压力,推动了灾害保障多元化救助体系的建立。

河池市民政局一负责人介绍,目前河池市的农房保险保费由自治区和市、县(市)财政按照8∶2的比例分担,每户保费总计为10元,农户不需自行投保。一旦农户因自然灾害发生倒塌或严重损坏,除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外,保险公司也给予相应的理赔,每户最高可获得1.5万元的保险赔偿。

据了解,今年4月4日和4月12日,南丹县部分乡镇先后发生强降雨和冰雹天气,8个乡镇1363户民房受损,经济损失达6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介入,给受灾农户赔款42万余元。

据人保财险河池市分公司统计,今年河池市参加农房保险的农户达861377户,总保费为700多万元。截至5月25日,全市因突发各类自然灾害致农村房屋受损3846户,保险赔款457万多元。目前,已结案兑现保险赔款346.8万元,还有111万元正在理赔中。

对此,河池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丽江认为,仅半年时间,人保财险就支付了占保费一半的理赔款,压力不小,但是,这也恰恰证明商业保险具有救助速度快、保障程度高、社会公平性强、救助成本低等特点和优势。“相较于政府救助、社会捐助等救助形式,商业保险赔付所发挥的作用显而易见。”

即便如此,农房保险的投保模式,目前依然是由政府为农户埋单,由于保险涉及面广,基数较大,势必存在保费较低、保额不高等问题,且目前投保种类仅限于农房,尚未覆盖至种植、养殖等其他领域,农民承担自然灾害的风险依然很高。

“保险”抗灾意识亟待觉醒

河池城区正泰保险代理公司负责人杨恒接受采访时说,近年来河池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农村商业保险市场仍然不景气。

在做保险代理期间,杨恒发现,大多数客户虽然意识到自身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但很少有人愿意购买保险来转嫁这种风险,甚至不少人明确表示依赖政府救助。

记者从河池市城区多家保险公司获悉,在自然灾害投保方面,目前河池市农民自愿投保的人数寥寥,城市人群投保热情同样不高,一般只选择车险、意外险、生育险等数额低或强制性商业险种。

杨恒分析,这与农民防灾意识不强,对商业保险的认识不足等因素有关。一是在农村灾害防御和救助知识普及率低,农民对灾害的提前防御意识比较薄弱;二是农民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心存侥幸,认为自己受灾发生概率小;三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对运用保险机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意识不强,工作推动不够;四是很多群众把购买商业保险当做一种投资,所谓投资就要讲求回报,没有回报就不投资;五是担心商业保险理赔困难。

对此,河池保险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丽江认为,面对灾难,保险是灾后最好的救助处理机制。因为它能够合理有效地分散和转移风险,促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抵御灾害的侵袭。他还指出,近年来,保险业快速发展,理赔机制也日益完善,不论在损失评估还是理赔数额确定上,都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老百姓不必担忧。

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群众遭灾,不能靠政府单一救助,应借助商业保险,通过购买保险产品转移风险,提高自救效率。自然灾害具有不确定性,每个人难免会有意外事故的发生,群众应该意识到只要提前做好购买保险的准备,意外发生时,保单就是我们最好的“救命稻草”。

【编后语】

2010年2月18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促进我区金融业更好更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大灾理赔应急保障机制,提高理赔服务质量,充分发挥保险业作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政企携手,把保险这一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引入救灾领域,助推民生保障救助体系建设,“农房保险”在河池的试水,让我们看到了这一探索的强大活力和巨大前景。编者希望,通过这一篇报道,能让更多人意识到保险灾害补偿的良好救助效果和广阔发展空间,主动选择和接受这一成功的社会救助模式,使保险这一金融工具能够更大范围地运用于社会民生的各个领域,充分发挥民政系统与商业保险的合力,使之成为改善民生、支持社会和谐发展的利器。

新闻推荐

南丹地税局纳税服务坚持“五个不”

南丹讯

 

近来,南丹县地税局纳税服务厅科学运用“解放思想、赶超跨越”大讨论成果,以“客户化”服务理念为引导,在纳税服务上坚持做到“五个不”,促进纳...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灾害救助途径从“出事找政府”向“出事找保险公司”转变—— 自然灾害多元化救助待“破局” 农房保险试水,河池4000名受灾农户获保险赔付 □本报记者 刘兰芬)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