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讯
南丹县城关镇关上村韩敏锐以前穷得“叮当响”,今年他参加县里举办的瑶鸡养殖技术培训后,规模养殖瑶鸡达2万多只。今年,韩敏锐乐呵呵地算出明细账:1至7月出栏瑶鸡1.3万只,纯收入达1万多元。韩敏锐一家的变化,仅是当地实施开发式扶贫后,农民收入增加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南丹县把开发扶贫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突破口来抓,本着“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资金到村、项目到户”的原则,不断创新扶贫机制,扶贫工作从“输血型”扶持向“造血式”扶持转变,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今年1-7月,该县农业生产总值达5.1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18元,同比分别增长1.5%和24.96%。
“变送为引”,在产业扶持上“造血”。该县把“扶贫”与“扶志”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农民积极发展“核桃、油茶、糖料蔗、桑蚕、高淀粉红薯、特色优质水果、瑶鸡、瑶乡黑猪”等八大产业,打造出一批“造血式”扶贫产业带。到目前,全县“烤烟村”、“柑桔村”、“茶叶村”、“长角辣椒村”等各类专业村屯达170多个,建成蔬菜生产基地8个,水果基地15个,各个基地种植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畜禽养殖基地20个,基地规模都在200户以上。全县52%的自然村建成“一村一品”经济结构专业村,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县高出近800元,基本实现了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同时,该县建立了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社党支部20个;发展特色林果20多万亩,组织发展庭院经济户500多户;建设牛羊养殖小区21个,禽类养殖小区32个;在里湖、八圩、城关等地,发展瑶鸡等特色禽类500多万羽,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了后劲。
加大投入,在完善农村基础设建设上“造血”。该县主要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入手,通过修桥铺路、危房改造、人饮工程等项目,解决了4万多名山区群众的行路、居住、饮水、就医等困难。据了解,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000多万元,共建各类农村基础设施项目600多项,其中,完成农村屯级路建设31条46公里;建饮水工程4个;新建沼气池158座;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7处、家庭水柜1座,解决340户1363人饮水难,农村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强化培训,在农民技能上“造血”。“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对此,车河镇八步村农民杨彦荣有着切身的体会。杨彦荣去年在深圳一家玩具厂工作,月薪1000元,年底返乡后参加了本县汽车驾驶培训,今年2月在大厂顺利找到工作,月薪加补贴可挣2800余元。杨彦荣说:“过去凭力气打工,经常找不到工作,现在有了技术,活好找,钱也挣得多。”该县通过运用财政补贴这一杠杆,激活农民技工培训,让农民实现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着力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目前,经过技术培训的农民工已占到该县劳务培训总量的40%。全县已投入培训经费100多万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累计达4.32万人次,劳务创收达2亿多元。
同时,为扩大和巩固扶贫开发成果,该县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网络,采取“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与贫困农户结成帮扶对子,结合贫困程度的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对症下药”式帮扶,增强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到目前,全县已确立扶贫项目600多个;建立对口扶贫联系点230多个;结成扶贫帮扶对子1290多对;为农民群众送致富信息3500多条。
(苏宏流)
新闻推荐
控制设备损坏,需返回厂家维修 南丹一红绿灯“罢工”20天后“复工”
本报讯
(记者
张锐锐
摄影报道)近日,本报陆续接到报料,南丹县城区教育路、体育路、丹城大道交汇的十字路口红绿灯已经停用许久。市民担忧,随...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