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自治区专家组综合评估,南丹县300亩超级稻超高产攻关项目平均亩产790.9公斤,比该县2011年水稻平均亩产增产近一倍。其中,经实地测产最高亩产达到912.4公斤,创下河池水稻亩产历史最高纪录。
有关超级稻近乎奇迹的产量的消息,早已耳闻多多。此次在河池、在云贵高原南麓引种大获成功,让我们亲眼见识了它的超级魅力。
良种是农业增产的内在要素,如果品种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品种,任你怎么护理都不会有多高的产量。我们现在农产品如此丰富,餐桌上品种如此丰饶,多半要归功于各类农作物品种的不断优良优化。
河池农业要实现大跨越,良种是不能不依赖的强大引擎。因此,要下更大的气力,培育、引进和推广良种,做好了种子这篇文章,我们的成功就实现了一大半。
但良种不是农业增产的唯一因素,以为买了新品种就万事大吉,那是大错特错。常有农民指着田里委靡不振的庄稼,向农技人员抱怨品种不当,却很少反思过自家的栽培技术和方法是否得当。这是良种推广过程中时常遭遇的障碍。
良种配良法,任何优良的品种,都必须以相应的优良栽培方法作为保障。良种是内因,水肥等基础条件是外因。内因外因共同作用,方可成就农作物的高产稳产。
南丹的300亩超级稻获取如此高的产量,靠的也不是单一的品种因素。推广粮油高产组装集成技术,力推水气平衡栽培、超级稻“三定”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关键技术,狠下工夫强化田间管理。期间,还邀请湖南有关技术专家实地指导。多管齐下,每一“管”都下得及时、对路,河池农业史上的“超级神话”就是这样创造的。
根据规划,到2015年,河池市超级稻推广面积要达到水稻年播种面积六成以上。以现在的基础,以当下农民的文化和技术素质,这是一个颇为大胆的设想。一如上文所分析,困难不在于目标本身,而在于为确保目标实现所必需的保障。牵牛要牵牛鼻子,超级稻推广的“牛鼻子”,则是大力提高农民水稻栽培技术水平,让良种配良法的现代农业观念深入人心。如就良种抓良种,则未必是一条捷径,反而有可能是事倍而功半。
新闻推荐
何辛幸到南丹宣讲十八大精神时要求 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 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本报讯(记者
罗昌亮
通讯员
田达欢)11月10日,市长何辛幸深入南丹县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就开发扶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社会...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