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南丹,有钱难返”。曾几何时,这是外界对南丹的最初印象。
如今的南丹,社会治安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去年以来,南丹县坚持安全稳定不动摇,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倾力建设“和谐稳定模范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有了和谐稳定的环境,社会经济才能实现飞跃!”县委书记莫振祖谈到创建“和谐稳定模范县”工作时说。
这也是30万南丹人对社会和谐稳定环境的企盼和心声。
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在开展矿区矿业秩序综合治理整顿活动中,南丹县通过不断加强和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非法采矿、选矿、运输矿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矿业秩序的持续稳定。2012年,全县先后立刑事案件1988起,破1353起,侦破多起涉矿刑事案件和查处274起涉矿行政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81人。
南丹县还不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应急救援、事故防范和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深入开展交通、消防、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学校等专项安全治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去年,全县共检验车辆4222辆次,办理车管业务12821人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2000人次。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257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3份,落实整改火灾隐患23处。2012年,南丹县荣获全国“农机平安”示范县称号。
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借鉴学习天峨云榜经验,2012年,南丹县率先在全市乡镇实施“天网”工程和成立流动人口管理中心,重点打造“车河镇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在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大调解体系、社会管理信息化等制度建设,为流动人口及出租屋主提供便捷的登记、备案、办证等“一条龙”服务,因成效显著,在全市推广。
“只要输入指令,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路口、街道当时发生的任何情况,确保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及时解决发生的问题。”南丹县联动应急中心工作人员说。这是南丹县开展建设“和谐稳定模范县”活动中创新模式中的一个缩影。
目前,南丹县已配备37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协管员,采集流动人口信息30000余人、出租屋户信息8000余户,采集流动暂居人口相片5000多张,发放居住证1000多人。
抓排查,巧化解,构建信访维稳工作“第一道防线”。南丹县紧紧围绕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狠抓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和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处置工作。去年以来,全县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43件769人次,开展领导干部下访723人次,解决群众诉求190件;排查社会矛盾纠纷和民间民事纠纷共467件,调处纠纷467件,调结464件;立案调处“三大纠纷”案件53起,调结51起。
因为与贵州省的独山、平塘、荔波、罗甸4个县相邻,南丹县探索出一条以“服务大通道、促进大发展,维护大团结”为主题的“通道跨省联建”工作思路,先后举办“讲团结谋发展座谈会”、“黔桂共建文明大通道联谊歌会”、通道党建跨省联建等一系列交流联谊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截至目前,南丹县与贵州边界地区联合举办各种新技术培训班96期,培训群众达6520人(次)。同时,还建立优质烟叶、长角辣椒、优质茶叶等多个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通过通道沿线优质高效农业产业发展成效,促进了边界经济的发展繁荣,推动边界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新闻推荐
南丹讯
“比比看,谁捡的垃圾多!”4月23日下午,在南丹县大厂镇平安路街头,2名小学生蹲在地上说道。为进一步推动“城乡新貌新...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