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丹讯 6月30日,“这是南丹巴平方米水稻种植区。”南丹县瑶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莫启利指着万亩梯田说,“合作社以每市斤高于市场价30%的价格收购社员水稻,每年可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这是南丹县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的一个缩影。
针对农业生产中,农民缺乏合作意识、品牌意识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南丹县把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突破口,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企业、合作社、基地和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将“单打独斗”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把分散的生产要素聚合起来,建立新的规模经济,最终让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这种在股份合作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效应正在南丹县逐步放大。截至6月30日,该县按农民意愿建立起的烤烟、粮食、蔬菜、养殖、林果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达15个,烤烟合作社覆盖率达100%。“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广大农户组织起来‘抱团\’闯市场,解决了单个农户生产经营中许多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发挥的作用已经从各个方面初步显现出来。”南丹县委书记莫振祖说。
合作社的建立,使土地、劳力、资金、技术、服务、市场等资源的配置更趋合理,使“指头”变“拳头”,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成员技能化、产品安全化。“通过合作社的带动,这几年我们这里的瑶山鸡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打开了销路,瑶山鸡养殖户这几年的收入都以10%的速度递增。”南丹县蓝天瑶山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覃仁东说。
(苏宏流 黎立杰)
新闻推荐
本报南丹讯“今年种姜对路了,现在超市里卖12元一斤呢!”10月28日,贫困户白建仁向南丹县委副书记曾朝伦说起帮扶项目发展情况时满脸喜悦。今年以来,南丹县大力推动产业扶贫工作,2536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南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南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