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年轻的人民法官,一位贴心的基层干部,他身兼数职却从不言累,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2013年至2015年,他先后被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授予“全区法院办案标兵”、“全区法院公正廉洁模范个人”的称号;被河池市委授予“河池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指导员”、“河池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等称号。他就是南丹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兼月里镇党委副书记陈龙祯。
爱岗敬业
公正廉洁
2012年5月,陈龙祯被任命为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担任起商事案件审判重任。南丹县属有色金属行业发展较为集中地区,各类经济合同纠纷案件多,标的额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不等,承办经济纠纷案件需要专业法律素养高、司法能力强的法官。2012年以来,陈龙祯个人承办的案件达509件,平均每两天承办一起案件,在压力面前,陈龙祯从不言累,也从不退缩,他办理的案件平均调解率达82.36%,尤其是2012年,他负责的小额速裁法庭承办134件信贷案件,全部以调解方式结案,得到市中院的表彰,2013年1月,自治区高院授予陈龙祯“全区法院办案标兵”的光荣称号。
陈龙祯说,法官要把天平装在心里,才能公正审理好每一个案件。2013年10月,陈龙祯审理一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因该案涉及两个较大企业,其中一方当事企业是外地企业,一方为本地企业,诉争案件标的上千万元。为了让案件结果对己方有利,双方当事人均把装有现金的信封夹杂在案卷中作为给法官的“辛苦费”,陈龙祯发现后,立即将上述款项交到南丹县法院纪检组处,经纪检组将“馈赠人”传到法院,对他们进行了严厉地批评,并将该“辛苦费”退还。2015年4月,陈龙祯被自治区高院授予“全区法院公正廉洁模范个人”的荣誉称号。
扶贫解困
致富领路
月里镇巴峨村是南丹法院长期扶贫联系点,该村地处云贵高原地带,由于山多地少,经济创收点不多,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现象突出。
行路难是阻碍村民致富的一道坎,必须第一个解决。3年多来,陈龙祯先后联系后盾单位扶助,争取到发改部门、扶贫办专项资金200余万元,用于该村屯道路建设。巴峨村简里屯、毛寨屯通往村外的道路开通投入资金大,工程量和建设难度大,是陈龙祯到巴峨后第一个要啃的“硬骨头”。2012年12月,经陈龙祯向南丹县发改委汇报,该条全长约2公里绕山公路建设项目得以立项,经过近一年的修建,2014年正式开通,解决了简里、毛寨两个屯村民的出行难问题。
解决了通路问题,陈龙祯思考如何让农民通过产业增收。2012年春,陈龙祯和村两委班子外出考察富硒大米种植,在有关农业专家及县农业部门的技术支持下,当年,巴峨村500余户村民种植富硒大米,由企业直接到田间地头收购,实现了稻谷连年增产增收。2013年春,在市委号召下,巴峨村种植核桃2000多亩,有农户自种、集体种植的,打造了南丹县月里镇最大的核桃种植示范基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核桃种植村示范点。
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陈龙祯不忘法官身份,在发生纠纷的第一线,他总是耐心做调解工作,想方设法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巴峨村河头屯两户村民因住房排水问题长期不和,矛盾反映到村里后,陈龙祯与村支书卢玉书赶到河头屯调解,表示帮忙联系水泥各扶持一家一吨水泥用于疏通硬化排水沟,问题得到解决,两家表示相互谅解,矛盾得以圆满解决。
因驻村工作成绩突出,受到群众好评和肯定,2013年12月,陈龙祯被河池市委授予“河池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秀指导员”、“河池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等称号。
新闻推荐
图为塌方现场。
南丹讯
11月15日上午7时20分左右,省道317线丹峨二级公路K18+400南丹县城关镇四山村路段上边坡突发塌方,塌方量约800多立方米,掩埋了...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