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讯
村庄越来越靓了,看病买药价钱更低了,最低生活保障又提高了……如今,在南丹县,这样的好消息正接踵而来。百姓获得的幸福感,正源于该县各项民生改善工程的强力实施。
受有色金属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低位徘徊的影响,在财政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如何普惠“大民生”,让百姓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2015年,南丹县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使民生项目支出不减反增,全县民生项目支出达11.71亿元,同比增长6.36%。
筑牢民生幸福底线。“我们要让南丹县人民感到更多的温暖,得到更多的实惠,看到更多的希望;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要让我们的父老乡亲生活更加美好。”县委书记覃荣化饱含深情的话语,温暖着每一位老百姓。
新常态下,该县坚持以“底线思维”“兜底理念”谋划推进民生工作,努力建机制、兜底线,织好民生“保障网”。该县积极调整城乡低保标准工作机制,城镇居民低保提高到260元/人/月,农村居民低保提高到110元/人/月,2015年,全县共发放城市低保4657.27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达8.82万人,参保率达99.49%;为3万多人发放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同时,该县新农合缴费标准从70元提高到90元,全县参合人数23.76万人,参合率达99.77%,参合群众门诊和住院费用支出达1.54亿元。全县贫困学生资助实现各个学段全覆盖,共资助学生40225人,支出达3213.81万元。
强基固本民生之需。“我们的财政收入虽然减少了,但民生的项目支出反而增加了,因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县长覃康平说。该县每年认真筛选、实施“十件民生实事”,涵盖了就业、居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基本民生需求和公共服务。
这几天,家住芒场镇者麻村58岁的村民黎旺盛迎来了一件喜事,赶在2016年新年前搬进了新房子。他说:“从记事起,就住在父辈留下来的两间土坯房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风,过新年时家里来了亲戚也冻得待不住。危房改造后,一切都变好了。”
去年以来,全县新建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816套,开工建设农村危房改造4213户。投入5428万元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全县幼儿园达到78所。投入1.7亿元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完成“村屯绿化”示范村屯58个、一般村屯600个;“道路硬化”完成通村道路50公里、屯级道路81.5公里、屯内道路150公里;“饮水净化”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137个、家庭水柜工程600座、水质检测中心1个、沟渠清淤220公里、划定水源保护区22处。投资9169万元建设“千村通公路项目”,建设里程105.6公里。投资2800万元建设小型农田水利,灌溉总面积达1.93万亩。投资2863.21万元,建设人饮工程137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2.4万人。
(苏宏流
汤程雄)
新闻推荐
南丹讯
日前,笔者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工场化育苗现场看到,22个烤烟漂浮育苗棚整整齐齐、一字排开,工人们一边忙碌着加注苗床内的池水,一边装营养基质,技...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