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致富不忘“穷亲戚”——记大同乡信河村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劳模卢荣桥 □ 潘 剑

来源:河池日报 2016-05-13 09:19   https://www.yybnet.net/

 

30年前,他是一个贫困的“倒插户”,因不甘贫困而甩开膀子发奋图强,成为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

18年前,他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被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11年前,他被授予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一直以来,他始终保持初心,带领乡亲们在脱贫攻坚、奔向小康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他,就是东兰县大同乡信河村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劳模卢荣桥。

回忆起早前的贫困日子,再看看现在的幸福生活,卢荣桥百感交集。

1986年,卢荣桥到信河村成家立业,成为村里的“倒插门”女婿。

“当时,家里经济条件极差,除了一个铁锅和几只破碗,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卢荣桥说,他不甘受制于穷山恶水,也不愿意过着清贫的生活。1988年春,他嘱咐老婆照顾好家人,自己则随着挖矿大军涌向南丹县大厂镇,开始艰苦的井下生活。1989年秋的一个晚上,他算了算账,打工近两年总共赚了1000元钱,远远不够家庭开支。他决定回乡创业。回乡后,他用打工赚来的钱,买了两只猪来饲养。因缺少技术,两只猪没等出栏就死了。

穷则思变。卢荣桥东拼西凑了一点钱,于1991年先后到广东、南宁等地学习种养技术。学成归来后,他在家里创办了一个小型养殖场,同时,将眼光瞄准了附近的山坡,开荒种上了近50亩三华李、酸梅和板栗。1997年,他收获人生“第一桶金”8800元。1998年,恰逢生猪涨价,加上山上的果林开始挂果,卢荣桥一家年收入突破3万元,成为村里第一家“万元户”。

见到卢荣桥闯出了致富的路子,村里人纷纷登门求经。“我自己富了,但不能让乡亲们继续过苦日子呀!”卢荣桥说。1997年冬末,在卢荣桥的带领下,信河村掀起了种植热潮,全村共种植三华李2560亩、板栗2357亩、酸梅810亩。

1998年,卢荣桥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家里的日子好过了,但当上村支书的卢荣桥,心底始终有一个结——如何带动全村的“穷亲戚”过上好日子。

信河村原来有2560亩良田,但因修建岩滩水电站,全村群众失去了大部分耕地,只剩下少许的山坡和光秃秃的石山。19个村民小组559户群众2266人依靠国家发放的补助粮艰难度日。

虽然肩上担子重,但他没有认输,而是决心带领村民们走出困境。经过和其他村干共同研究,他们决定把全村发展方向定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托岩滩水电站库区优势,组织失地农民共同入股,成立渔业养殖专业合作社,搞网箱养鱼项目;依托土坡种植经济果林,并在林下养殖乌鸡、三黄鸡和黑山猪等,逐渐摸索出“山上土坡搞林业兼林下种养,石山种草兼养牛羊,库区在河汊网箱养鱼”的致富路子。仅2002年8月,该村就卖出成鱼520多吨,总收入达164万元,实现单项人均收入724元。

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人均年收入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1500元。

卢荣桥自家也搞起了网箱养鱼和养殖场,因销路好,收入很可观。他家和共同富起来的村民一起,建起了亮堂堂的新房。

由于敢为人先、带领村民致富成果突出,2005年4月,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卢荣桥劳动模范称号。此后,他还获得了市、县诸多荣誉。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信河村有295贫困户1220人实现脱贫。但因自然条件限制,加上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该村尚有222户862人未脱贫,是东兰贫困人口最多的行政村。根据全县精准脱贫工作要求,今年,该村要全面实现脱贫。

剩下的这些贫困户,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差、不通路等情况突出,甚至有一大部分农户需要搬迁安置。

如何啃下这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卢荣桥深知任务艰巨。他和开展***工作的驻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倾听群众的想法和需求。

抱团发展,产业推动,因人因地施策。为充分说服群众,该村分管各片区的村“两委”成员,率先在荒山上种植油茶、芒果、桑蚕等经济树种,并继续推动优质家禽、家畜养殖及网箱养鱼等产业。卢荣桥也种植了30亩山油茶。

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目前,该村115贫困户已经种植各类树苗1760亩,20户贫困户加入专业养殖合作社;48户实施危房改造;以贫困户入股形式,在1400亩水面搞库汊养鱼,采取“统一管理、销售后分红”的模式,增加贫困户收入。

“他为我们日夜操心,因长期走村入户,不知道跑烂了多少双鞋子。”贫困户蒙琳元这样赞扬卢荣桥。

“你为何这么坚持?”面对笔者的提问,卢荣桥说:“因为他们都是我的‘穷亲戚\’!”

新闻推荐

南丹春耕生产 劲吹“绿色风”

南丹讯

 

“我们施用农家肥,种出来的菜绿色健康,在市场上很受欢迎。”近日,南丹县吾隘镇拉潭村村民兰昌学在给茄子施放农家肥时说道。时下,走进南丹县的...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致富不忘“穷亲戚”——记大同乡信河村党支部书记、自治区劳模卢荣桥 □ 潘 剑)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