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南丹县接待国内游客83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5亿元;接待入境游客2849人次,入境旅游收入106.07万美元。2015年,接待国内游客167.2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27亿元;接待入境游客6200人,入境旅游收入249.33万美元。
节节攀升的数据,充分展示着南丹县围绕“旅游活县”战略定位,加快发展旅游业所取得的喜人成果。
“十二五”以来,该县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把旅游业作为全县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着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宣传推广、乡村旅游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该县把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环境优化作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双引擎”,突出抓好政策扶持、规划引领、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关键环节,全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形成了以项目建设助推旅游业发展的新格局。“十二五”时期,该县先后开工建设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共9类135个。投资7亿元打造的丹泉文化广场、大西南游客集散中心、五星级宾馆等项目正在施工中。
景区景点开发方面,该县目前已打造出国家4A级景区2个,国家3A级景区3个,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1个,区级民族风情旅游示范点1个,区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区级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乡村旅游区各1个。
该县采取参展促销、拍摄电视专题片、举办旅游节会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推介,让南丹旅游资源走出了“深闺”,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积极组织县内各旅游企业参加全国、全区各种旅游推介活动。以举办丹文化旅游节、白裤瑶年街节、油菜花节等特色节庆活动为载体,造势旅游市场,集聚人气。
同时,该县加强与周边省、市、县的区域旅游合作,联合开发精品线路、开展宣传促销,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与共享。目前已成功打造针对广东省客源市场的“风情南丹·醉游荔波”高铁旅游线路,同时开通了广东茂名和湛江到南丹的旅游专列,使“广东-南丹-荔波”成为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游客一条新兴的旅游线路。
“这几年靠经营农家乐,带来了不少收入。”日前,在该县城关镇洞湖屯一家农家乐餐馆,老板李金茂高兴地向笔者介绍这几年办农家乐致富的经历。
该县把县内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文化资源变成吸引八方游客的“金山银山”。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着力开发集游山玩水、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农家餐饮、田园休闲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能人+合作社+农户”等模式,辐射带动景点周边群众参与旅游服务、农产品销售等,使广大群众走上“旅游脱贫”新路子。目前,该县已成功打造乡村旅游区7个。
该县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780多户贫困户3300多人实现增收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黄开均)
6月30日至7月1日,河池市2016年“党旗领航·电商扶贫”骨干培训示范班在市委党校开班,来自11个县(市、区)的“美丽广西”...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