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丹庆达惜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捐资建设的小坪屯6家特困户安置房。
1999年,有几家报刊刊登了一篇题为《祥云投到新苗寨》的文章,文章全面翔实地记录了该公司彻底改变中堡苗寨居住面貌的事迹。当时,紧挨着中堡乡政府的是一个由几个自然屯连片而成的苗族大寨子,全寨64户苗族村民全部居住在30度以上坡度的石炭岩上,县政府曾扶助了12户盖上了瓦房,但瓦房下面围屋的全部是粗细不一的玉米杆或者芭芒。有27户农户虽然有支撑结构,但柴棒已经腐朽,摇摇欲坠。还有25户算不上真正的草房,只能称之为茅棚,因为只有几根粗细不一的柴棒撑着,像山里人过去守野猪的棚子。
1998年秋季,南丹县委县政府动员全县开展消灭茅草房大会战,对于政府的决策,一向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公司董事长陈祥生主动请缨,自愿要求到中堡乡承担难度最大的茅草房改造任务。
在制定中堡乡茅草房改造方案时,随行的同志都倾向于按县政府的方案和其它乡镇的做法,只要把瓦盖上去能挡雨就行了,房顶上没有茅草就算完成任务。对于那些没有支撑架的农户,出钱帮他们买材料加工成支撑架,已有支撑架的,如柴棒已经腐朽便重新买料加固。这一方案,负责具体规划和施工的同志已达成共识,若按照这个方案预算,投入10多万元就可以完成整个寨子的茅草房改造任务。而陈祥生不同意这个方案。他认为,这样做也过得去,因为上级只要求改造,不是推倒重建,只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盖上瓦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做于良心过不去。于是,陈祥生重新规划改造方案。新的方案要求把整个苗寨的原有住房全部拆掉,把徒坡打平,把乱石清除,墙体要统一砌上坚固的水泥砖。这样的工作量和投资额要比初始改造方案增加七至八倍。
在当时的条件下,要实施好这一工程非常艰难。因为中堡距离县城有124公里,其中有30多公里是弯曲徒险的黄泥砂子路,运料十分困难,加上工地附近一无瓦,二无砂,三无水。当时已开始进入枯水季节,群众用水要往返10里的山路,机关干部买一担水要花4元-5元。但是,天大的困难也难不倒陈祥生的决心和信心。他决定在中堡乡成立茅草屋改造指挥部,由办公室主任黄恒川任指挥长,并组成3人小组坐镇协调指挥,指挥部人员把行李、炊具全部搬到工地吃住。同时,派出了土建、爆破和机械操作等技术人员,并立下军令状,凡是派出的公司工作人员,如当年春节前不按时把新居交给苗族村民的,一律不得回家过年。
改造工程启动后,公司派来了大货车,运来了空压机、风钻机、碎石机和大批量的炸药、雷管,还租来了拉水用的油灌车。鉴于当时当地劳力素质低,公司从贵州、都安和其它乡镇挑选了8个施工队进场施工。工程所需的砂子到13公里处的纳力河去运;工程所需的6万多颗水泥砖就地取材加工;工程所需的3500多平方米的瓦全部到柳州去运。为了这一工程,一辆大货车先后在柳州、南丹、中堡之间往返210多次。工程仅4个月即完工,原计划投入60万元,结果投入了84万多元。县政府打算按面上标准,每户给该公司补助1000元,但被公司董事长陈祥生婉拒了。1999年春节,64户苗族同胞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乔迁那天,县里派来几个新闻工作者,打算公开报道,而陈祥生当场表示,不上电视不登报,把采访的文字、图片只留着做扶贫资料。在工程实施期间,陈祥生多次到中堡苗族乡指挥茅草房改造,但他从没吃过村民的一顿饭。庆典那天,陈祥生只接受了苗家4杯土酒,用这种方式为这一惠民工程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该公司在改造中堡茅草屋的同时,又投入大量的资金协助县人大为八圩瑶族乡王架屯的30多户白裤瑶实施茅草房改造。2013年,该公司又投资200多万元,为车河镇大坪村小坪屯的13户贫困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每户10万元、20万元不等。对其中的6户特困户,该公司全部负责,为每户建成占地240平方米的2屋半楼房,还为他们进行装修。这些特困户分文未出就住上了新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是一千多年前杜甫萦绕于胸的忧乐之梦,今天却成了民营企业——南丹庆达惜缘矿业投资有限公司在南丹这块土地上真心实意扶贫的真实写照。
新闻推荐
href="https://www.yybnet.net/hechi/nandan/201608/1653227.html">精准定位明方向凝心聚力谋发展
南丹力推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南丹讯 8月1日,南丹县县委书记韦永山在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卢文华,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梁彩艳,县政协副主席李文丹的陪同下,深入吾隘、罗富等乡镇调研,...
href="https://www.yybnet.net/hechi/nandan/"target="_blank">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