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正午,骄阳高照。南丹县吾隘镇德竹村甲辰屯,村民韩艳梅正在家里做饭,忽然“嗡嗡嗡”的声响由远而近,她知道丈夫骑着摩托从田里劳作回来了。而四五年前,韩艳梅判断亲人回家的声音,是那悠悠的马铃声。
甲辰屯位于南丹和天峨县的交界处,是河池较晚通硬化道路的村屯之一。40多户人家零散分布在半山腰上,镶嵌在一片绿色之中。这里山高路险,蜿蜒的红水河在山脚下静静流淌。
甲辰村民对马有特殊的感情,因为马曾经是这个村子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工具。
对马的感情可以追溯到1982年。村民韦联标是当年最先养马的几个人之一,其意义不亚于现代家庭里买了一辆豪车。“过去村里的柴、米、油、盐等生活物资,几乎都是靠着家里的马驮进来的。”54岁的韦联标告诉记者。
后来,村子里面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起了马,每户人家都有两三匹。最多的时候,村子里的马达到近两百匹。“那时候,每当太阳下山,牧童放牧归来,马儿从四面八方走向村子,整个大山都回荡着悠扬的铜铃声,非常悦耳。”当地村民回忆。
长期与马为伍,让村里人对的马感情更加浓厚,把马先喂饱人再吃饭是村里不成文的约定,以示对马的关爱和崇敬。马匹死后,主人家会请人抬着马送到红水河边进行简单的河葬。
在甲辰屯,马还有一项特殊的使命——建房子。如今甲辰屯的40多栋民宅都是马“驮”出来的。韦联标家的房子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他家的几匹马每天都从红水河边驮着河沙和水泥回到村子,整整驮了5年,才建好了一栋2层楼、240平方米住宅。
也有村民召集村里三四十匹马一起帮忙运沙的情况。一声号响,三四十匹马一字排开,沿着陡峭的山路,喘着粗气,奋蹄前行,系在马脖子上的铜铃叮当作响,场面蔚为壮观。
干农活、驮物资、建房子、跑远途……马几乎成了甲辰屯不可或缺的工具。
2012年,一条3米宽的村级硬化道路修到了甲辰屯村口,道路另一头连接的是南丹至天峨二级公路。
这条道路的修通,让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作为交通工具使用了30年的马帮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路修通之后,村民韦选友靠拖拉机拉送建材,仅花了7个月就建成了同样是2层楼、240平方米的住宅。
以前,一匹马一次只能驮200斤的沙子或水泥,来回一趟要2个小时;如今,一辆拖拉机从山脚到村里只需15分钟,而且一次运输的建材可以顶马匹驮上好几天了。韦选友切实享受到了交通改善带来的便利。
如今的甲辰屯,已难觅马匹踪影,铜铃声更已远去,取而代之的是汽车引擎的轰鸣。卖马买车成为许多村民的选择,甲辰屯的摩托车、汽车越来越多,而马仅仅剩下10匹左右。
河池山高路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马成了大山深处居民仅有的交通工具。“十二五”期间,全市强力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有673个建制村实现了道路硬化,目前全市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97%。此外,河池市还实施了一大批县乡道联网公路,农村公路发展逐步实现由通达向通畅的转变,山里大部分村民的出行变得便捷。
山间马帮的消逝,正是河池“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最好佐证。
新闻推荐
蛋鸡猝死症又称产蛋疲劳症或新开产母鸡病,是近年蛋鸡生产中最突出的问题。发病鸡大多是进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鸡和高产鸡,夏季易发(故又称夏季病)。主要特征为笼养鸡夜间突然死亡或瘫痪。2015年6月,广...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