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30多天,我们就要迈入“十二五”的发展征程,回望过去5年,河池发展成果丰硕,如果要“论功行赏”,工业依然稳居“老大”的位置,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5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制定“十一五”工业发展目标时,有人建议把指标定低一点,因为矿业萎缩会使河池工业底气不足。而大多数人建议不要减压而要加压,因为河池不可能总在矿业“一棵树上吊死”,可以多业发展,另辟捷径。
5年过去了,河池工业发展的步伐在加快,迈出的步履更稳健。“十一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期末的114亿元,增至“十一五”期末的320亿元,同比增长170%,年均增速22.76%。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十五”期末的45亿元,增至“十一五”期末的120亿元,同比增长165%,年均增速21.5%;工业比重逐年扩大,第二产业占的比重由“十五”期末的36.3%,转变为“十一五”期末的45%;工业化率由“十五”期末的0.96,提高到“十一五”期末的1.9。工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5年之间,工业产值翻番增长,增速呈两位数上升,表明河池工业已从“十五”期间的触底反弹,迈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量的提高上,更显现在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上。
有人说,河池工业因矿出名,兴衰在矿,南丹“7·17”事故的发生,让河池人先觉先醒,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工业发展模式转变,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过去5年,有色金属、电力、化工、食品加工、茧丝绸产业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加大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产业集聚效应得到明显增强。2010年,五大产业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期末的94.79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27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7%。
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的支撑,一直是河池工业的弱势,过去5年,在政府的精心扶持下,一批强优企业“横空出世”。2010年,全市销售收入超过亿元企业36家,超过30亿元企业2家,超过10亿元企业3家,超过1亿元企业31家。
发展的果实弥足珍贵,但河池工业5年来的最大的收获是找准了科学发展的路子。
——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逐步加大。“十一五”期末,工业投资完成126.5亿元,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83.43%和647%。企业通过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企业产品的研发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传统产业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由“十五”期末3.21吨标准煤下降到“十一五”期末的2.2吨标准煤。水的复用率达到70%;工业污染物的排放全部达标。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十五”期末156增加到“十一五”期末210。
9年前,有人断言河池人搞矿是玩不出什么名堂的。回望5年,最让河池工业提气的恰巧是有色金属产业,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最为生动地体现在有色产业脱胎换骨式的发展上。
如今的河池矿山,已没有过去那么喧嚣,无法就地取矿,但本地选冶企业并没有“断炊”,而是源源不断从区外、从国外购入矿石进行生产。据估算,本地企业提炼的原料90%向“外”伸手,其中50%从国外进口,而生产出来的产品60%销往国外。
河池在有色金属科技研发方面,已建成自治区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10家,研发出新技术新产品100项,开发有色金属新材料12个。一批有色工艺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
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得河池有色金属产业持续稳定发展,有色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期末的39.53亿元增加到“十一五”期末的150亿元,年均增速30%。
5年轮回,周而复始,展望“十二五”,河池工业快速发展的节奏不会改变,科学发展的方式会愈加坚定。
(记者
莫小成)
注明:文中出现的“十一五”期末数都是预计数。
新闻推荐
勇立潮头争先锋 锐意进取踏浪行——金城江区委书记莫振祖创先争优访谈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只有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使基层党组织在竞争中充满生机和活力。在这项活动中,我区紧扣发展大局,突出实践特色,推进科学发展,全...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