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正济时,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仍需策马扬鞭。岁末年初,“十一五”已落下帷幕,“十二五”开始奏响新的华彩乐章。回顾过去5年河池旅游发展,我们欣喜地发现,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320.03万人次,年均增长29%以上;旅游总收入131.13亿元,年均增长27%以上,为“十二五”全市推动“富民强市”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跨越,硕果累累。接纳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倍增,彰显了河池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更给409万人民看到了更大的希望。但成绩属于过去式,未来五年,随着人们对旅游服务行业需求的与日俱增,河池旅游发展又将何去何从?
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上,河池正朝着大旅游时代迈进。
根据规划,河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全年接待海外游客4.8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350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200万人次,实现年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占地区生产总值10%以上;创建5个国家4A级景区、8家四星级酒店和3家五星级酒店,争取四星级酒店覆盖到每个县(市、区);旅游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旅游环境更加优化,旅游产业素质显著提升,旅游业成为河池市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
到2015年实现年旅游收入达100多亿元,这需要何等的气魄,要知道河池市2010年的旅游年收入才是44.1亿元,也就是说要比2010年翻一番还要多。
要完成这样的目标任务,挑战和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由于河池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不足、配套设施及服务不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各县(市、区)各自为阵等诸多不利因素,严重制约着河池市旅游业的发展。
但宏伟蓝图已绘就,再大的困难也要满怀信心勇往直前。
信心来自于诸多扶持政策和向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从政策环境看,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先后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在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2号)中就明确提出河池要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基地,这为河池市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从宏观形势看,随着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政策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全国、全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逐步巩固,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明显改善,这为河池市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空间。
信心来自于自身的利好条件。河池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世界地质公园、红水河生态、世界长寿之乡、少数民俗风情、美丽的田园风光等全部汇集在桂西北这片热土上。再加之,现代交通网络枢纽工程已初显成效,阻碍旅游发展的一大“瓶颈”迎刃而解。我们要依托自身优势条件,突出抓好“长寿、生态、民族、红色”四大旅游品牌,加快中国生态旅游基地、红水河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世界长寿养生福地建设,把河池旅游业打造成为广西旅游发展的新一极。
信心还来自于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和魄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天立,市长谢志刚多次提出:“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培育新兴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来抓”,先后引进了广西寿乡旅游集团、深圳华昱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等一批旅游企业进驻河池开发建设,走开放型、集团化发展道路。此外,从今年起,河池市将利用三年时间开展旅游项目建设大会战,年度滚动建设及储备旅游项目达100个以上,三年规划投资总额超过150亿元,为河池旅游加快发展增强了后劲。
几多欣喜催奋进,几多期待寄新春。迈入“十二五”,河池旅游正昂首阔步迈进大旅游时代,不久的将来,河池旅游将誉满天下。
(记者
罗昌亮)
新闻推荐
治污抓对“牛鼻子” 历时数年不松懈 河池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 每立方米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由原来0.171毫克降到0.05毫克,酸雨率从80.6%降到19
本报讯
3月25日上午,家住河池城区老街社区的黄阿姨,正在阳台上悉心照料着花花草草。黄阿姨说,现在空气比以前好多了,几年前,河对岸有一家大型水泥厂,她根...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