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1999年,铜鼓山歌艺术节惊艳登场。顶着新世纪的风雨阳光,艺术节越办口碑越好,越办影响力越大。如今的它已是声名远扬,与南宁国际民歌节、桂林山水文化旅游节一起,并称广西三大艺术节,并在今年第二届中国节庆创新论坛暨2011中国品牌节会颁奖盛典上,荣获“2011中国十大品牌节庆”,被有关人士惊呼为“河池现象”。
“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滩险弯又多”。一江春水,奔腾向前,那是大自然规律使然。铜鼓山歌艺术节的“河池现象”,不同的人们有不同的说法。但无论如何,作为一个文化节庆,特别是作为一个后发达地区的文化节庆,要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最关键的是要按市场规律和艺术规律办事,正确处理好文艺与经贸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艺术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一种精神食粮,文艺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为目的。文化节庆活动中的文艺与经贸,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经贸给文艺增添活力,文艺为经贸聚集人气。文艺如果只是无足轻重的配角,担当“台”的功能,自始至终真正唱戏的只是经贸,观众就会毫不客气地“用脚投票”。一些节庆活动“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原因就在这里;相反,铜鼓山歌艺术节越办人气越旺,道理也在这里。坚持以文艺为本,文艺既是手段,更是目的,在文艺节目精彩纷呈的同时,精心举办各种经贸活动,最终取得文艺、经贸双双大丰收。
铜鼓山歌,是河池传统文化的两大符号,是河池人自信自豪的文化品牌。铜鼓山歌艺术节,以继承和发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必须深深扎根于河池多彩多姿的民族民间文化土壤。要广泛深入地挖掘和整理各种民族传统文化素材,结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以高超的艺术水准呈现给观众;要理直气壮地把千年铜鼓擂得更响,把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山歌唱得更加荡气回肠。这是节术节的根本所在。但是,只有传承而无创新,传承终将难以为继。时代不断发展,审美趣味也在变化。铜鼓山歌艺术节的举办者敏锐注意到这一点,在传统内容中融入现代形式,以当代人的审美观照,包装传统文化素材,成功地进行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初步探索。这就是,在继承基础上创新,创新为了更好地继承。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连日来,河池市认真组织收看《郭明义》《杨善洲》《飞天》三部电影,用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增强比学赶超意识、立足岗位创先争优。&...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