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为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市委明确提出突出“八新”内容,其中就包括了打造生态新秀的要求。河池能否成为美丽中国的一朵奇葩,不负“山青水秀生态美”这一品牌,令人深思,催人奋进。
一、审视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切实增强建设美丽河池的紧迫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合河池的实际,是发展之要领,群众之愿望。
作为资源型城市和大石山区,河池必须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河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色金属、水电、绿色食品、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但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全市的经济发展仍以资源依赖型产业为主,且生产工艺落后,支柱产业不突出。河池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大石山区,石漠化比较严重,土地贫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土地生态环境脆弱,对生产生活环境影响较大。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突出,河池必须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回望历程,河池处理经济-社会-环境均衡发展的关系时,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过惨痛的教训。矿山无序开采和冶炼粗放生产,长期积累遗留下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治理和解决,导致了南丹“7·17”矿难事故和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重创了河池支柱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超乎寻常。
维护好发展好生态环境和生态品牌,河池必须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叶难以障目,河池良好的生态潜质有目共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美誉河池“山青水秀生态美”,是河池最好的生态品牌。生态文明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要素,是落后地区能否实现后发优势的一个契机,因此,打造生态新秀,建设生态文明模范市,是河池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深刻认识生态文明模范市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建设美丽河池的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展望未来,河池提出了打造生态新秀,建设“生态文明模范市”的目标,合乎时宜,顺应民心,是提高全民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现实需要,是发挥河池资源优势、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迫切需要。
建设生态文明模范市与建设美丽河池紧密相连、相互贯通。打造生态新秀,建设美丽河池,核心就是要立足河池市情,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逐渐从“求温饱”转向“盼环保”、从“谋生计”变为“要生态”。建设美丽河池,是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生态环境诉求。
三、认真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职责,为建设美丽河池作出积极贡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推进美丽河池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环境保护是建设美丽河池的主干线和着力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职责。
(一)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五大工程”的具体实践中。环保部门要把生态文明模范市建设融入实施“五大工程”的具体实践中,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大力宣传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倡导崇尚文明、爱护生态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大力宣讲可持续发展、生态责任、资源有价、环境法制、排污者担责等生态理念,营造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德政工程,融入实施“五大工程”中去。
(二)全面落实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转型发展新样本。全面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完善生态功能区规划,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行环境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长效机制,推进重点行业整合资源,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搬迁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支持企业实施提标改造,实现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优化工业布局,加快推进新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生态循环工业。
(三)加强生态保护,发挥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山青水秀生态美”是河池良好生态的名片,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标准、规则,切实保护良好的生态资源。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生态优势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加快发展壮大生态旅游产业,打造“生态、长寿、民族、红色”四大旅游品牌,推进重点生态旅游区建设。
(四)强化资源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节地节水节能,促进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以建设特色农业基地为目标,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和竞争力,扶持生态种养和生态加工项目,建设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长寿农业基地,积极推进独具特色的生态有机产品生产;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加大“两违”整治力度;合理开发,建立健全水资源保护长效机制,加强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继续实施“绿满河池”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蓄积量。在加快石漠化区产业开发扶贫攻坚中,进一步推广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促进自然生态恢复,解决石漠化难题。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资源,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能耗产业过快增长。
(五)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为重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确保生态安全。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继续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环境风险和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推进重金属污染防治规划落实,组织实施3个重点防控区规划项目和重大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巴马、东兰、环江三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工业行业废气污染防治,努力实现“十二五”减排目标。
(六)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定期召开生态文明建设联席会议,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的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指标细化、具体化、项目化,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
(作者系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环保局局长)
新闻推荐
河池交警查获新规后首辆“裸牌”车 驾驶员受处罚并将参加科目一重新学习
本报讯
1月4日上午,河池交警一大队执勤民警在省道309线巡逻管控中,查获一辆无牌红色轿车。这是新交规实施后,交警在河池城区查获的首例机动车不悬挂号...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