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曾经的一张河池名片,那时的她面容清丽、碧水照人,可如今河面垃圾漂浮,河岸垃圾满布,污水乱排乱放,又脏又乱又臭。当我们全力建设幸福新河池、一心向往美丽家园的时候,这一道极不和谐的“景观”,深深地刺痛着我们所有人的眼球和神经。
这些垃圾和污水源自何处?据本报记者的观察采访,从城区老街桥到九龙桥一段有16处成堆垃圾和4处污水直排点,大多不属于工业垃圾和工业废水。也就是说,垃圾是生活垃圾,污水是生活污水。若不是垃圾乱丢乱扔的不良习惯,若不是污水乱排乱泼的不良行为,龙江绝对不是今天这付让人心疼的模样。
明知龙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朝夕与她相依相偎,难分难舍,可是我们中的一些同胞,却没有一丝爱惜之心,他们不但不爱母亲河,保护母亲河,反而不惜以自己不文明的行为,糟蹋母亲河,弄脏母亲河,在“母亲”的面容上肆意抹黑泼污,这是什么样的行为?体现的又是什么样的文明观?
现代文明的新座标,已经牢牢锁定在人类与环境友好相处上。人与自然能否和谐,人与环境是否友好,无论是对群体还是对个体而言,都已成为文明的标杆和道德的标尺。人要更好地发展自己,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存的价值,就必须尊重自然,爱护环境。龙江河的现状说明,我们中的很多人,急需进行现代文明的大量补课。
需要补课的还有公共道德,一些人为什么家里纤尘不染,走出家门就乱丢一气?唯有公德可以解释。龙江河上、岸边的垃圾,其它场所糟糕的卫生状况,无一不是公德缺乏的明证。
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环境。从根本上来说,龙江河环境卫生状况的彻底改观,有赖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公共道德的养成。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治本之需。
但龙江河的现状已容不得如此漫长的等待。治本是必需的,治标也不可缺少。正确的做法是以治标入手,标本兼治。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以高度的执行力投入龙江河环境治理。要加强巡查,发现不良行为,及时教育纠正。针对一些人乱丢乱扔积习难改,可考虑制订和实行适当的处罚措施。报纸、电视等各路媒体,应通过深入的采访,不断曝光各种不文明的行为,形成破坏环境为耻,爱护环境为荣的社会氛围。
龙江的形象关乎河池的形象,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还原龙江清洁的肌肤,美丽的容貌。
新闻推荐
汽车牌架如何安装才“达标”引发网友热议,广西交警作出暂缓按新交规处罚决定—— 牌架不遮挡字体可不予记分处罚 车子牌架不“达标”出广西会否被罚不得而知 本报记者
今年起实施的“史上最严交规”规定:未悬挂或者不按规定安装号牌、故意遮挡污损号牌等违法行为,记分由原来的6分提高到12分。这一规定引发了车主们对车牌架...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