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通过祭扫,既能寄托对祖先的哀思,也能追思先贤来激励后人有所作为。
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几柱清香、几杯淡酒、一束鲜花的祭祖方式,来替代过去的烧香、烧纸钱、烧鞭炮,这正契合于传统清明时节的节令,也符合于当前倡导的“移风易俗、文明祭祀”要求,当为推崇。
可喜的是,在今年清明小长假,记者走访了金城江区殡仪馆和龙桥山公墓园,发现河池市民祭祀的形式比以往更文明、环保,买鲜花的人多了,放鞭炮的人少了;即便要放,也到指定区域燃放。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不少人还存在着乱燃放鞭炮和烟花、乱烧冥品和纸钱、随意丢弃垃圾、祭品浪费严重等不文明的现象。
清明祭扫,是件庄重的事,也是件很清明的事。我们既要做到祭扫环境的清明,更要注重心灵上的清明,力除迷信思想,不搞攀比浪费。缅怀先祖,重在心意,采用鲜花、淡酒、清香以及网上祭扫等形式,这样显得既真诚,又节俭,更显出清明之本意。
清明祭扫,不应追求形式上的花哨,更应注重内容的深入,特别是要从心灵进行祭祀。清明时节,家人族人以节俭的方式,进行有意义的祭扫,相聚于兹于此,大家共同慎终追远、忆昔思今,继承先人精神,传递血脉亲情,联络彼此感情,珍惜现今生活,畅谈美好未来,进而为不断创新发展注入活力。
传统清明祭扫习俗,有如前面所述传承发扬的健康因子,也存在需要创新的环节。就当下而言,政府正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环保、回归自然的祭奠方式,正是我们需要践行现代文明的具体目标,这需要有关部门有利引导,加大宣传,规范管理,以及提供多种人性化的文明殡葬服务。同时,更需要广大市民自觉参与,提高环保意识,才能有效改变祭祖习惯,才能实现移风易俗、提升社会正气的要求。
新闻推荐
正值春耕播种时节,河池市公安局民警了解到辖区河池镇农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不少群众家中劳动力严重不足,影响了甘蔗种植进度。为...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