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建-同治-同网-同富,是描绘柳来河一体化美景出现最多的关键词。在同城化建设过程中,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成果、尝到甜头,成了区域群众关注的焦点。
按照“三年打基础、五年成规模、十年大融合”的基本思路,一体化带来的发展成果丰硕,惠及广大群众的利好很多,薄纸片言难以历数。记者细读《规划》,“挑”出以下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体化变化,以飨读者。
通信同网同费。以实现区域通信网络一体化为目标,整合资源,共同打造“数字柳来河”。柳州市大力推进基础通信网、无线宽带网、应急指挥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多网融合”,并以此为平台,加快柳来河区域通信同城化建设,逐步实现统一基站、统一区号、统一信息服务平台和数字证书互通互用,做到通信同网同费。
推进区域教育均等化。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区域公共教育资源,在职业教育、高等学校和师资培训上协作共建,推进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和相互开放。在全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义务教育和公共教育服务待遇一体化。
文化事业重在强基础重特色
。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河池市重点建设铜鼓文化生态保护区、群众艺术馆、红水河书画艺术、乡镇及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工程。加强三市文化体育交流与合作,共办柳来河区域文化节庆和体育赛事等,实现文化资源共享。
实现门急诊病例“一卡通”。
整合三市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大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制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各医疗机构使用通用病例,逐步实现门急诊病例“一卡通”。建立同城结算机制,实行医保联网结算收费,实现区域参保人员医疗保险费用实时结算。
就业和社会保障不分彼此。制定区域统一的促进就业政策,建立区域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现所有劳动者不分城乡、地域全部纳入统一管理,享受同等的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公共就业服务。健全区域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逐步扩大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区域统一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管理平台,逐步实现“
同城、同人、同库”社会保险一卡通。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统一三市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待遇发放的最低计发标准。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转移通道,实现社会保险关系跨三市的转移接续。
社会管理齐抓共管。实现人口联动管理,加快以身份证确认为中心的柳来河居民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社保卡、医保卡、就诊卡“一卡通”。推进计生服务互通互认,实现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柳来河常住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共享流动人口信息资源,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
完善“平安柳来河”防控体系,建立三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实现社会治安信息互通共享,重点加强对高危人群、危险品管理的动态控制。重点在三市边界地区推进110互动、消防互动、警力互动建设,共同维护边界地区的社会治安,打造“平安柳来河”。(本报记者
莫小成
编撰)
新闻推荐
市民等公交不再“一站到底”市城区90多个候车亭将装上座位,预计本月底完工
本报讯
日前,笔者在河池市运管处车站前看到,候车亭前路砖被挖出,正在施工建设。据悉,为了提高市民候车舒适度,市城区公交车候车亭将增设候车椅。
...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