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以生态为荣,却深受污染之痛,柳来河一体化发展会不会破坏生态、玷污水土,能不能永葆河池青山秀水,许多人为此而忧。
红水河-龙江河-柳江,三市群众同饮这片水,去年发生的龙江河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震荡促使人们深层次思考:同一区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不能各自为政,必须联保同治,建设生态环境共管区,才能让共同的家园无侵扰之忧。
在记者看来,《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一体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是《规划》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按照《规划》,
三市要联袂建设生态环境共管区。
建立水源保护共管区,保障饮水安全。在江河流域设置跨区域、三市共同管理的7个水源保护区,河池水域属西江上游,是保护重点,共设龙滩、三匹虎、刁江源头车河和刁江南丹段、环江流域、龙江河等5个水源保护区。今后,这些江河库区和沿岸将广种林木,严禁矿产开采和引进工业企业,就是周边地区也要严格限制可能污染水源的项目建设,联合开展饮用水源的保护、监测和执法活动,保障下游饮水安全。
打造区域生态屏障。共同加强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和管理,禁止生产开发建设活动,逐步迁移人口,减少人为干扰,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建成区域重要生态屏障。2020年,各类保护区面积所占比重提高到10%以上。
共建生态绿地。在三市环线交通干线两旁统一设置各50米的生态绿地,构建一条绿色生态廊道。在柳江百里画廊、红水河两岸建设生态绿色廊道和景观栈道,重点工业园区周边建设生态隔离屏障,大力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绿地景观建设,实现三市交界地区绿化景观融合,共同构建区域“生态绿心”。
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矿山植被修复、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珠江防护林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行最严格的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大石漠化、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保护和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综合生态功能。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三市积极探索与建立下游与上游地区、开发与保护地区、生态受益与生态保护地区区域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在水源保护共管区启动生态补偿试点,实施水权、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在环境保护方面,三市将来整治的拳头会握得更紧。水环境保护力度会更大,整合水环境功能区和水源保护区,采取流域上下游共同治理污染、建设水源涵养林、调整工业结构布局等措施保护水资源。严格实施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大气环境保护有新举措,严格控制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以及废气中的重金属排放。“十二五”期间,柳州、来宾、河池三市城市空气质量达到2级及以上标准天数超过300天。固体废弃物治理有方向,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模式,建立城乡4级一体的垃圾集中处理体系。
(本报记者
莫小成
编撰)
新闻推荐
河池市召开市四家班子会议通报到自治区汇报工作情况,审议大任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本报讯
(记者
李盛勇)
4月2日下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世勇主持召开市四家班子会议,通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南宁向自治区...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