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峨县六排镇城东社区拉垌坪屯,黄家电和胡艳群夫妇租了村里的4亩地,发展食用菌生产。两年来,他们栽培技术不断成熟,收入节节高升,去年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
前些日子,记者在黄家电夫妇的食用菌栽培基地看到,在一个巨大的竹棚里,数万袋菌棒整齐地摆放在场地中间,空气中溢满了新鲜的蘑菇香味,夫妻俩正忙着采收新鲜的平菇。
“平菇每天都像变戏法似的冒出来,得赶紧采收、装袋,再按客户订单发货。”浑身是土的黄家电笑呵呵地说。从去年初到现在,他们夫妻俩几乎每天都在大棚里度过的,虽然很忙很累,但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春节临近,是平菇销售的旺季,每天凌晨2点多,夫妇俩就要早早打着手电筒摘平菇。摘到4点多,再整理装车,凌晨5点半赶到当地市场发货。这样才能赶上早晨6点半发往外地的首趟班车,及时把货发到南丹、东兰、凤山等县市。黄家电称,现在每天大概要摘鲜菇500多公斤。
菌棒每天都有新菇长出来,如果超过3天不摘,就会慢慢烂掉。为保证新鲜平菇及早上市,夫妻俩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起早贪黑干活。
黄家电说,曾经也有不少人慕名来到他的生产基地参观,学习一些技术后,回去也搞食用菌种养,可是成效不大,做这行得耐得住寂寞和辛苦。
据了解,黄家电夫妻俩之前什么活都干过,下井挖矿、在工地上帮人盖房子、上街开三马拉客……但收入仅够日常开销和再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经过一番研究,黄家电决定发展食用菌栽培,这行当投入低、见效快。说干就干,2011年3月,他凭着之前在老家种过一点食用菌的经验,大胆投入几万元积蓄,建起一个温室大棚,并雇3个工人来帮助加工菌棒。当地政府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也及时派出农科所的技术人员前来指导。3个月下来,他就尝到了甜头,赚了4000多块钱。随后,黄家电很快就扩大规模,将菌棒填满整个大棚。
从制作菌棒到采摘平菇上市,生产周期大概要3个多月,春秋的菌棒到冬夏就可以收获。黄家电目前共雇3个劳力来帮忙,每天大概能装1000多袋菌棒。现在采摘的这批菇就是去年7、8月时候制作的菌棒长出来的,从10月开始采摘,预计可陆陆续续收到今年的5月。
黄家电称,目前,他这个大棚占地4.5亩,可放置菌棒4万多棒,主要以栽种平菇为主,另外还栽种了凤尾菇、杏鲍菇等菇类。旺季时,平菇批发价能卖6至8元/公斤,平常也能卖到4元/公斤。
黄家电认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菇类因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而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今年,黄家电将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灵芝菌等更为珍稀菌种,以提高经济效益。据了解,灵芝菌易保存,收购市价很高,目前价格为50元/公斤,并且一直供不应求。
下图为黄家电和胡艳群夫妇在自家的食用菌栽培基地里采摘平菇。
新闻推荐
天峨讯 “上级补助1.4万元,我们自己有一些,借亲戚一点,房子建好了,年前就可以搬进去住,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天峨县六排镇纳合村纳岭屯群众覃义聪指...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