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张宗臣在编辑新一期的《漫步》。
今年41岁的张宗臣是天峨县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却干出一桩不普通的事。他在天峨县首创了一份青少年刊物《漫步》。从2006年起,他在每月微薄的工资中抠出一份,用于创办《漫步》,并走到今天。
自掏腰包办刊物 被人质疑借机赚钱
近日,记者找到了张宗臣老师。此时,他正在《漫步》编委会办公室,对着电脑修改作稿件,他身后墙上的名家题字及奖牌十分抢眼。看到记者进门,他立即起身,热情地招呼。当记者说明来意时,张宗臣老师与记者动情地交流起来。“校园办刊风雨同舟,常遇人泼冷水,常为办刊经费犯愁,虽然辛苦,但值得!”他忆起自己办刊的初衷以及成长的艰难历程,感慨万千。
张宗臣老师记得,2006年,他儿子刚出生不久,便萌发办一份作文报纸,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想法。虽得到了校领导的赞同,但学校没资金支持。这就意味着,张宗臣想要办这份刊物,就得自掏腰包,即便这样,还是让他狂喜不已,他认为自己终于能实现“生二孩”的愿望。张宗臣马上收集了学生们的优秀作文,作为刊物的主要内容。于是,第一期A3纸黑白版《漫步》,如呱呱而泣的婴儿降临人间。张宗臣《漫步》的初衷旨在帮助青少年扩展阅读视野,提高作文能力。
“《漫步》一经出版就在校园内成了一道独特风景。”张宗臣老师说,然而好景不长,因没有刊号,险些被当“黑刊”处理,办刊初期就遭遇到一瓢“冷水”。后来,还是在学校领导和社会人士的帮助下,争取到了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准印证号。
8年来,《漫步》已出版74期,单期印数从不足100份增至3000份,总印数达15万份。通过《漫步》平台,天峨高中义务指导学生写作文,并择优向省、市级报刊推荐发表学生作文300多篇。随着《漫步》在校园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些校外人士也逐步关注到这个校园刊物。张宗臣开始接到社会人士打来电话,询问其投稿《漫步》是否有稿费,当知晓没有稿费时,即挂断了电话。不少人士认为,办《漫步》赚了钱,也不发稿费。“最心酸的事,是自己掏腰包办刊,竟让人说成赚钱。”张宗臣老师说,《漫步》创办前三年,我把自己的床当作办公桌,为学生修改文章,再自己编辑排版。从2006年至2011年,张宗臣老师每月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结清《漫步》印刷费及其他费用开支。据不完全统计,他花在《漫步》的钱已超过4万多元。
墙内开花墙外香 校园刊物被社会认可
随着《漫步》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社会人士支持。2011年,县政府拨款8000元为《漫步》添置了单反相机;2012年,《漫步》获赠6台电脑,实现了网络化采编;2013年,县政府拨款12000元作为《漫步》活动经费,同年,《漫步》即实现了稿酬发放。随着关心《漫步》的社会人士与日俱增,2013年4月,《漫步》促进会成立,先后筹集到20000多元作为启动资金,目前,《漫步》收到慷慨之士的捐赠善款约5000元。
如今的《漫步》已经成为天峨教育平台,天峨县高中积极探索教改新模式,利用这个平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指导学生阅读写作;邀请东西等著名作家和艺术家做专题报告,让《漫步》成员关注社会发展、交流写作经验、提升人文修养。如今,《漫步》已成为河池市最具活力的首家彩色青少年文化民间刊物,该刊定期举办多项文艺活动,坚持“公益救助”行动;成为天峨教育的靓丽名片。设立的《漫步》文学奖,在河池市也实属罕见。
《漫步》的一步步成长,张宗臣看在眼里,如同一个已长大有出息的孩子,让他倍感骄傲。但最为困扰他的还是“养孩子”(办刊)的经费问题,不管怎么样,“坚持就是胜利。”张宗臣说,无论前路如何,他都将与《漫步》携手走下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韦凤宁)近日来,天峨县人社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深入塘英社区开展结对帮扶工作,通过“三定三...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