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随着国家“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龙滩水电站库区的下闸蓄水,红水河、布柳河上游两岸数以万计的奇珍花草将陷入被淹没的窘境。于是,一场历时两年、整体拯救野生珍稀花树的“战役”在天峨打响。
目前,这些迁移的奇珍花草“过得好不好”?6月28日,笔者与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前往奇珍花草的“新居”——广西龙滩大峡谷野生珍稀植物园探听虚实。
野生珍稀花树茁壮成长
该植物园距离龙滩水电站不到2公里,总面积30公顷,园内密密麻麻地长着野生植物。
在园里,有与恐龙齐名的植物“活化石”桫椤;有从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树种红豆杉;有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金花茶等。据该保护区管理处布柳站站长黄光敏介绍,园内全是迁移的野生珍稀植物,共有上万株(丛),物种有国家Ⅰ、Ⅱ、Ⅲ级珍稀植物,包括金花茶、红豆杉等20多种2300多株和古榕树3株,还有兰科植物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多花脆兰等74个品种7000多株(丛)。
为了更好地管护这片野生珍稀植物,2006年建园后,布柳站安排园艺经验丰富的职工岑朝建专职护理植物园。
“我每天都带上砍刀、喷雾器、镰刀等工具,上山巡回3次,察看园内植物,浇水、剪枝、除草、杀虫是每天的必修课。”岑朝建说,今年4月20日,他在观景台水池边,发现一株直径3公分的金花茶被人盗砍,心里一阵酸痛,几天后,他到山上找到一株野生金花茶进行补栽。
与水“赛跑”拯救珍稀花树
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库区内众多野生珍稀植物将被淹没。据专家考察,天峨是广西惟一幸存的野生红豆树资源地。为此,电站下闸蓄水前,国家和自治区有关专家先后到该县实地察看,并呼吁尽快建立濒危珍稀植物园,对野生濒危珍稀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在专家的倡导下,国家环保部、自治区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与龙滩公司进行协调沟通,决定由龙滩公司出资478.69万元,在天峨建立龙滩野生珍稀植物保护园,委托广西龙滩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组织实施《植物迁地保护方案》。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天峨县在上级林业部门的支持下,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淹没区内的野生濒危珍稀植物进行抢救性保护。在龙滩电站下闸蓄水前,工作人员及时把淹没区内的珍稀花树迁移到植物园内。
在与水“赛跑”的迁移工作中,要数珍稀兰花的“搬家”数量最多,共抢救了8000多株(丛)。因为野生兰花大都生长在陡峭的石壁上,或依附在高高的树枝头,采集人员迎难而上,甚至为找到拇指大的一株兰花,钻林子趟溪流,攀岩爬树,费尽周折。就在距离电站下闸蓄水的一个月时间里,抢救人员争分夺秒,移植了7254株(丛)野生珍稀兰花。
救出“广西第一”古红豆树
为了最大限度使迁移植物成活,技术人员还得尽量在当日,将采集植株送到“新家”安顿。栽种时,要精心考虑珍稀植物各自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如喜光的要种到向阳处,喜湿的要种在阴凉处,像呵护婴儿一样细致。
在此次迁移中,抢救人员还超出规划,“额外”搬迁了一对“鸳鸯”古红豆树,保全了生长近300年的珍稀树种。据广西植物园研究所专家考证,树龄如此古老的红豆树全国罕有,目前,广西独有这一株。这对原本合抱为一株的古树是在当地向阳镇全平村发现的。与普通的相思豆树不同,这棵古树的果实足有花生米大,殷红饱满,被村民奉为神物。挖树当天,村民杀鸡宰猪,焚香祭拜。
直径2米多的古树连挖了10天才掘得根团,从本县请来的吊机吨位太小无法吊起古树。后来,抢救人员以每日3000元重金,从金城江请来一台30吨位的吊机,用了3天才搬动了这株古树。古树搬迁到县城后长势良好。
珍稀植物园建成理想基地
为把龙滩珍稀植物园打造成天峨集科研、科普、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理想基地,成为龙滩水电站建设与生态保护并行的标志性工程。2006年,天峨县党委、政府提出“两高一严、两品一融”的工作思路,把野生珍稀植物园的建设与龙滩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相结合,把珍稀植物园的建设融合到全县工作思路中,融合到全县精品旅游景点之中,特别是与打造龙滩4A级景区结合起来,筹措资金,完成植物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林区内修建供游人观光步行的水泥小道和用精美的石头精心装饰成的山水景点、观景台等。
目前,游客进入景区,可以观赏品种多样的珍稀树种,学习林业科普知识,还可以远眺龙滩大坝和龙滩天湖,将国家重点工程龙滩水电站的美景尽收眼底。
新闻推荐
天峨讯 7月9日下午,天峨县幼儿园举行全园自助餐活动,700多名幼儿、60多名教职员工和部分家长一起共享自助晚餐。当一盘盘...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