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龙招江)“曾被网曝的天峨县一条7年未修通的400米‘疙瘩\’路,如今修通了,大快人心!”近日,网友“媒体人”在河池网“河池论坛”发帖反映,该县党委、政府用实际行动践行“群众路线”,为群众谋福利。
网友所指的“疙瘩”路,是天峨县坡结乡纳构村通村公路。早在2013年3月,网友“红水河渔民”就在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发帖称,该村通村公路因建龙滩水电站而被淹没,道路重修多年,就差其中的“纳加段”一直未修通。本报记者曾于当年4月16日在《网眼》版以标题为《400米“疙瘩”路7年未修通》进行报道。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坡结乡纳构村采访发现,原来那条通往纳构村的400米“疙瘩”路已不存在,取而代之是一条约7米宽、路面平整的砂石路。路上不时有村民驾驶面包车、摩托车出行,还有一些运送建筑物资的四轮农用车经过。
当日,记者随天峨县分管交通的副县长龙招波及坡结乡乡长,驱车沿纳构村全长17公里的砂石路进行路况“巡查”。“这地方还需清理水沟,要落实相关养护人员……”龙招波就沿路发现的问题,督促乡政府做好道路后期管养工作。
“路修通后,我们进出村子不用再绕道了。”纳构屯村民小组组长韦世明说:“交通方便了,建房拉料运费节约一大半,因此,村里新建的房屋多起来了。”
据悉,纳构村通村公路全长17公里,2004年开始建设,涉及坝乱、纳加等16个村民小组。但因为龙滩水电站蓄水,造成川洞大桥至坡西梁公路段2.4公里需重建。然而,该路段周边部分群众以补偿不合理为由多次阻工,致使重建道路还有400米未修通,导致整条公路修了近8年仍未完全畅通。
“在此前工作中,由于部分干部没有针对性地抓好群众调解工作,特别是在发放补偿金问题上没能深入调查,细化资金安排,造成一些村民申报补偿金时出现多报或瞒报现象,让群众质疑政府的公平、公正以及公信力,还有人为此去上访。”龙招波自报“家丑”。
今年2月11日,纳构村100多人聚集川洞大桥,造成交通堵塞长达5个多小时。县领导亲自到现场给群众做思想工作,事件才得以平息。
龙招波称,天峨县政府认真反思,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工作方法,重新细化工作方案,理顺关系,组织新的调解力量深入群众中化解矛盾。
该县对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确实因修路造成损失的,还没有得到补偿的,重新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实地核实,及时补偿资金;对超领补偿金的村民作好资金清理,从而提高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使原来一些超领补偿金的村民“不好意思”,主动退出超领的补偿金。
经过对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和3个多月的补偿核实,3月29日,当地政府组织人员完成了纳构村纳加段的路基开挖,5月下旬完成了道路铺砂工作,和整条通村公路的路基、边沟清理,并顺利通过交通部门的验收。
如今,当地政府还落实了纳构村通村公路管理养护人员,确保道路畅通。并对村民进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村民自觉修路、养路、护路、管路意识。
新闻推荐
天峨讯 天峨县把新农合工作作为惠及千家、造福万民的“亲民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该县新农合工作。今年,全县应参加新农合...
天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