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虽然天大旱,但由于合理培土、施肥、剪枝、科学管护用水,第一批鲜茧已上市收入1.4万多元。”4月29日,刚卖完鲜茧的市十大科技种养能手、今年种桑苗35亩的宜州市石别镇永定村韦家文满脸堆着笑容高兴地说。
作为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级市的宜州市,种桑养蚕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去年8月中旬以来,该市出现了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及群众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特别是1.87万公顷的桑苗受灾严重。面对如此严重的旱灾,宜州市不等不靠,发动干部群众奋起抗灾,全市按三分之一的比例,抽调干部3000多人组成工作组分赴16个乡镇,开展抗灾活动,投入抗旱资金2502万元,抗旱机械1.78万台次。春节刚过,该市就召开市直机关、乡镇领导干部会议,抽调党员干部、农业技术员组成16个涉农工作组,到全市16个乡镇200多个村屯进行党的惠农政策宣讲和对农民群众进行种桑养蚕技术培训,开办培训班84期,培训农民达2万人次,发放宣传、科技等资料4万份(册),农机经营部门组织了3500多台柴油发动机、2200多台犁耙农机具下乡支农,全市30万干部群众投入抗旱工作,进行桑园改造,为使桑苗经久耐旱,给桑苗培高土;为减少养分流失,把多余的桑枝剪掉;在农作物灌溉中,做到缓轻急重,保证桑苗正常生产,使全市1.87万公顷桑苗生长处于良好态势,今年全市第一批养蚕达到10万张,已上市鲜茧400万公斤,蚕农养蚕收入1.3亿元。
(韦焕良
韦祖杰)
新闻推荐
宜州讯
近日,宜州市85名优秀青年干部奔赴该市重大项目建设和急难险重基层一线挂职锻炼一年,这批挂职干部是从206位公开报名的骨干青年中层层选拔脱颖...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