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讯
去年以来,宜州市致力于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坚持把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和公共社会事业倾斜,健全民生服务体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该市进一步加大城乡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资金的比例,认真组织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点推进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民生工程,强化传染病疫情的防控,有效解决贫困人群的看病贵、治病难问题。2011年,该市投入30万元启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各级财政配套资金从每人的120元提高到2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7.85万人,参合率达95.75%;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3.92%,各种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加强妇幼卫生工作,实施母婴健康“一免两补”幸福工程和“降消”项目,不断提高农村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扎实推进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地中海贫血疾病防治等。去年该市婚检率达98.09%;补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7164人,补助金额296.52万元,补助率达100%。
不断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该市建立了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为基础,以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为辅助,优惠政策为配套,经常性社会捐助、慈善救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同时,创新培训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大力推进城乡群众就业再就业。2011年,该市建设竣工13个五保村,发放农村60岁以上老年人基础养老金1752万元,35位百岁老人每月按时领取到150元长寿生活补贴金;发放农村低保保障金3100万元,惠及城乡困难群众6.22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83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人数1.1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370户,建设经济适用房116套,廉租房392套,公共租赁住房43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235套。
为统筹城乡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该市加快推进城市路网建设,完成6条城区主要街道人行道改造工程13.5公里;精心编制5个乡镇104个自然屯的乡村规划,有序推进26座水库除险加固和排涝工程,开工建设88处农村饮水项目,建成366座家庭水柜,解决不安全饮水人口4.27万人;实施屯级水泥路、村级服务中心等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76个,覆盖16个乡镇337个村屯,直接受益群众7.63万人。
(莫电任)
新闻推荐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我们学校少年宫的启动仪式了。今天,我们的校园里可热闹了……昨天,天空还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今天却阳光...
宜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宜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