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村村级公路路面出现断裂。
“想致富,先修路。”近年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交通路网如“毛细血管”在全市农村延伸,老百姓正享受着现代路网带来的喜悦。然而,对于宜州市刘三姐乡龙潭、龙元两个村的村民来说,开工修路当天,他们兴奋锣鼓喧天,礼炮齐鸣。如今,路还没有建完,却出现路面开裂现象,村民心里很不是滋味。
近日,网友“QQ163”在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发帖反映此事,质疑施工质量问题,并呼吁政府部门切实加强调查,突出监管,真正实施一条“民心路”。
3月5日,记者来到网友反映的这条农村道路。该道路从刘三姐乡龙降村路口一直往龙潭村方向延伸,约有2公里的路面已经水泥硬化。其中,部分路段还只是硬化单副路面。记者现场观察发现,每距离不足200米处就出现了若干处路面开裂,不规则的裂缝有的地方约能放下一手指头。
据了解,该路段是2011年宜州市实施“刘三姐乡龙降至三合通村改建四级水泥砼公路工程”其中标段之一,去年7月份开工修建,全长9公里,合同总价362.6万元。“从原道路的两端修,再往中间靠拢,工程已经完成7公里左右,就剩下龙潭村委员会门前路段约不足2公里。”施工方一负责人覃先生称,他们承包修建的路段是整条道路的五号标段,村民反映施工进度慢、路面出问题的正是他们承建的标段。
覃先生解释说,去年春节前,他们早已经完成了标段内的龙元村大寨至龙潭村5公里路面硬化,还实施了从龙降路口接至龙潭村路面单副硬化约有2公里。针对村民反映工程进度慢情况,覃先生认为,由于近期天下雨多,影响拉料进场。同时,下雨太多也不宜施工,因为雨水会造成水泥难以凝固,影响工程质量。
“自施工以来,施工队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实施道路建设。对于路面造成开裂断面现象,并不是质量出问题。”覃先生说,在道路施工前,他们已经交有各种保证金上60万元,质量如果出问题,不但拿不到工程款,连质保金都拿不回。他认为,路面出现开裂断面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大量的运蔗车辆进出,水泥路面保养期根本不够,才造成单副路面开裂断面。
路面开裂断面,到底是质量出问题还是如施工方覃先生所言?宜州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石建新接受采访时称,路面出现开裂断面,初步认定是路面保养期不够,受来往车辆重压所致。
石建新说,这条路,除了龙潭、龙元两个村1657户6006多人出入村全靠它外,境内每年每个榨季有上6万吨的甘蔗需要拉出去。道路现在在施工中,正好遇上榨季,每天大量的运蔗车从刚硬化的水泥路面上通过,而路面在保养期不够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开裂断面现象。
石建新还称,这条路在施工过程中,交通部门每天都派有监理人员在现场监督施工,坚决杜绝偷工减料,确保道路质量不出问题,防止出现“豆腐渣”工程。如今,由于整条道路还没有完工,没有通过相关资质部门的质量验收。路面出现的开裂断面,只待工程完工后交通部门将会监督施工方,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切割等方式重新硬化,确保路面质量“过硬”。
同时,为了确保境内6万多吨的甘蔗及时拉入糖厂,确保道路的质量、硬化工作顺利开展,交通部门、当地党委、政府以及施工方已经达成共识,通过改道通行完成两全其美之事。
新闻推荐
宜州讯 入春以来,宜州市针对年初以来持续的低温阴雨天气,抓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抓农业科技培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储备农资备春耕...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