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宜州新闻 > 正文

坚持办学15年,只因一句“为圆梦”外来的孩子们 有位“倔”校长

来源:南国今报 2014-05-27 10:51   https://www.yybnet.net/

昨日下午,柳州市二桥小学校长潘继敏课间和学生们打乒乓球。今报记者张存立 摄

今报记者辜丽娜 通讯员张伟

他曾是一名水果商,每年能赚十几万。后来,他放弃经商接手父亲创办的民办小学,从此一干就是15年。即使困难到要借钱给老师发工资,他也不曾放弃,这样的坚持不但是为了圆老父的心愿,也是为了呵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求学梦,这位“倔”校长就是柳州二桥小学的潘继敏。

两代人接力办学

潘继敏现在工作的二桥小学,位于河东新村,由潘的父亲与几位老师在1994年一起创建,办学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外来务工者子女的读书问题。办了几年后,由于学生少、收入低,当初合伙的老师纷纷退出,只有潘的父亲坚持了下来。

学校办到现在已经有20个年头,从1999年开始,潘就从70岁高龄的老父手中接手了这所学校。在这之前,潘继敏并不从事教师职业,而是在北方做果品生意,“一年可以赚十来万。”但接手学校后,每年收入仅有3—5万元,这还是近年来学生数量增长后的状况。尽管前后收入差距很大,甚至还几次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但接手后的15年,潘一直干着这份职业,要问他为什么,“就为了圆父母的一个心愿。”

潘继敏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在解放前就开始当老师,曾是宜州市三岔小学的副校长。母亲从60年代开始当老师,如今已60多岁,仍然奋战在教师岗位上,而潘继敏的爱人、哥哥、姐姐、姐夫都是老师,“相对其他行业,教育相对纯洁,父母也希望我干这个。”潘继敏说。

呵护学子求学梦

“如果我不接手,这座小学就要停办,而周边这些外来务工者的子女就可能没有书读。”潘继敏说,目前二桥小学有560名学生,没有一名有城区户口。这些学生的父母多半是从周边县份或外地来柳的打工者,因为户籍限制,他们想把子女送进公办学校的机会渺茫。

办学这20年来,学校遇到过不少困难,曾有9个班共10位老师,算得上“一个萝卜一个坑”,可就在那一年,由于待遇低,一下子走了3位老师,这可把潘继敏急坏了。他一边说动在职的老师,一人带两个班的课,另一边赶紧在亲戚朋友间寻找老师前来代课。就这样你上几节、我上几节,学校才在半年后又找到足够的任课老师。而在学校发不出老师工资时,也是潘继敏到亲戚朋友那里借钱,甚至自掏腰包给老师发工资。

虽然学校的教室还是瓦房,560名学生也只有一台坏了的586电脑,但老师们的干劲和孩子们的学习精神并不差:13名教师中有6名获得城中区优秀教师称号,每年校外竞赛活动中获奖的学生人数也超过10人,“我的女儿学习成绩很好,她的考试成绩多是A。”学生家长、建筑工人梁合木说。令潘继敏高兴的是,如今学校将并入城中区的公立学校,这意味着孩子们的学习环境将会有很大改善,但他又有一些担心:“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和城里的孩子处得来。”1

新闻推荐

“老赖”借钱不还 到外地“躲猫猫”法官设计到外地找到“老赖”,帮助当事人讨回十几万借款

今报来宾讯(记者黄必成 通讯员杨帆)两年前,来宾市的李某将18.2万元借给了好朋友覃某及其男友做生意,结果到期后还有十几万要不回来,对方还跑到宜州市躲藏起来。兴宾区法...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持办学15年,只因一句“为圆梦”外来的孩子们 有位“倔”校长)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