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武占民)2月23日,威海市环翠区11家用人单位在曹县设点招聘,提供16个工种3000余个就业岗位,15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招聘会,现场达成用工意向700余个。
按过去的传统,曹县农民工是过完正月十五才开始收拾行李,外出打工。但是,今年从初二起,打工者们就陆续踏上了进城的路。
曹县有140多万人口,农村富裕劳动力众多,长年在外务工人员曾经高达25万人,务工收入占到农民家庭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给曹县农民进城务工带来很多困难。由于缺乏有效组织,劳务输出人往哪里去、哪里能挣钱,很多农民都是跟着感觉走。
曹县对农村劳动力资源和当地企业用工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型数据库系统,使求职、招工实现了点对点对接,根据调查中了解到的企业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为提升劳动力的素质,曹县紧扣市场需求,免费开展劳务输出培训,以“订单培训”为重点,主要突出了建筑、纺织、保姆、电焊、电子等劳务品牌的培训,使参训人员招得来、送得出、干得好、待遇高、留得住。到目前为止,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中有20%参加了各种职业技术培训,从而提升了劳务输出的档次,打造了劳务输出品牌。使劳务输出人员逐步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促进劳务输出朝着组织化、有序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在家闲了两年,啥事都没干成。现在,我终于可以再找份工作了!”家在曹县魏湾镇的刘新亚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次,他和同村的11名伙伴一起被威海市的一家企业录用。
据了解,随着经济回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正出现“用工荒”。曹县有关部门早预测、早动手,与近百家企业取得联系,达成用工意向。为了使劳务输出有的放矢,他们凭借多年来与外地的一些用人单位进行劳务合作的良好基础,根据当地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年龄等不同层面的情况,挑选了人员需要量大、工资待遇高、积极为员工缴纳社保费的多个大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作为长期的输出基地,从而有效地开辟了输出渠道。
春节刚过,到曹县招工的外地企业就纷至沓来,络绎不绝。一些企业甚至出现“吃不饱”的现象。
新闻推荐
...
曹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