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张啸)一套自己研发制作的书童服,让网店红火了起来,今年仅书童服的销售额已经超过20万元。曹县大集镇孙庄村孙站、赵营夫妻两人没有想到,一个不经意间的想法,竟然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学生们头戴冠帽、手拿书简,扮演小书童诵读国学经典,孩子们和老师一袭飘逸的古装打扮,学国学、习棋艺,让人恍如来到穿越剧里。网络上、新闻中看到的场面,让年轻夫妻俩发现了国学热带来的商机:开始研究如何制作书童服,放在网上销售。
菏泽市紧紧抓住 “互联网+” 发展的机遇,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有序推进电子商务扶贫发展,着力提升贫困人口电商创业就业能力,促进菏泽市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特色服饰销售,探索出一条推动贫困村转型发展、贫困户致富增收的有效路子。
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菏泽市采取免费发放电脑、免费培训、企业来料加工、发放小额贷款等措施,引导支持贫困群众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初步形成了线上线下互动、农户客户直通、增收增智并重的电商扶贫新局面。全市累计有563个贫困村发展电商,今年上半年贫困村网上销售9352万元,带动贫困户14029户,户均年增收6680元,预计全年贫困村网上销售额将突破2亿元。
随着农村电商的蓬勃兴起,农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头脑,形成了“互联网+”思维,敢于开拓创新、尝试新事物,对新知识、新事物、新理念的渴求,使得农村加速形成了求知、向上的新风貌、新气象,增强了村民自力更生、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而通过发挥网络销售沟通优势,引导企业顺应消费需求创新产品和服务,巩固、拓展已有市场。依托特色电商产品,推进电商加工园区建设,实现由“有什么卖什么”向“能卖什么就生产什么”的转变,催生“新实体经济”,从而增加贫困群众就业岗位。
在曹县大集镇,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 2015年,全市电商企业发展到2.5万家,“淘宝镇”和“淘宝村”分别发展到4个和35个,仅大集镇就带动了10万多人就业、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电商扶贫的影响下,农民的发展思维也有所转变。
大集镇淘宝产业园一服饰公司加工车间内,村民王媛媛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个月下来,像她这样的熟练工,工资在3000元以上。大集镇淘宝产业园是以生产、加工淘宝表演服装为主,集网络销售、产品展示、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目前,园区已有淘宝表演服饰加工企业24家,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电商扶贫让许多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曹县大集镇丁楼村村民任安莹,是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生,研二时毅然放弃学业,回村办起了表演服饰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网上销售收入近400万元。从事网店经营的村民不再依赖种地务农,就业方式实现由传统种植业向二、三产业为主、一产为辅的转变;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做网店老板,吸引了一大批外出务工农民就近就业和为就业大学生返乡创业,实现了人才“出口”转“内销”。
全市电商扶贫为扶贫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村民逐渐走出了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桎梏,敢于寻求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从而真正实现脱贫致富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宋银生高国庆记者臧宾)元旦、春节将近,曹县重申“铁律”、严守红线,强化自律、紧守底线,加强监督、坚守防线,严防“四风”问题反弹,确保节俭文明廉洁过节。重申纪律,严守党纪国法红线。重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