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91岁的退休老领导火了。媒体报道,38年前,时任山东菏泽地委书记的周振兴到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83岁的伊巧云,一位曾为革命作出很大贡献的老人。当周书记询问重病在身的老人有什么要求时,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 ”周书记深感自责,掏出钱给乡镇书记,让他满足老人的心愿。回到县城汇报时,他眼含热泪说起这位老人,“现在,在我们领导下,老人生重病了,竟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同志们,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 ”他突然抬手打了自己一个清脆的耳光,“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的脸还叫脸吗? ”在场不少干部泪流满面,陷入愧疚和自责中。(详见本报7月20日一版《周书记的一记耳光》)
文章刊发后,引发热议。日前,记者联系到周振兴老人,在青岛正阳关路一处幽静的院子里,对老人进行了专访。
谈干部作风
记者:您自打耳光这件事,过去38年了,当时跟随您的同志印象深刻,写成了回忆文章,刊发后引起了很大反响,您能谈谈当时的情景吗?
周振兴:详细情况我记不太清楚了,毕竟快40年前的事了。一个病重的老人,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肉,这个要求高吗?不高。竟然吃不上。我们工作做得不好,没让百姓吃饱吃好,内心充满自责和愧疚,觉得对不起百姓,当时很激动,才不由自主地打了自己耳光。革命老区的人民对党、国家、社会贡献巨大,他们却吃不饱饭,我们应该自责、反思。
记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民情,才能实事求是,真正解决问题。您当时是怎样深入群众、又是怎样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的?周振兴:不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更不能正确决策。 1978年3月初,我被任命为菏泽地委书记。一上任,我就给身边同志说:我要下去跑跑,这段时间小事你们处理好就行。我断断续续到基层跑了3个多月,事先不和县里打招呼,不看他们事先安排的参观点,也不让他们领着,这样就可以了解到真实情况,也能知道农民的真实想法。谈干群关系记者:当时农民普遍吃不饱饭,有没有因此影响干群关系?当时干群关系怎么样?周振兴:中国农民实在是太好了,当时忍饥挨饿,但大家认为没有人故意让他们吃不上饭。那时候干部很少有谋私利的,所以干群关系比较融洽。当时在张殿兴家,我问他吃什么饭,并走向他的厨房。老两口拦着我,不愿意让我进去。我尝过菜团子后,张殿兴的妻子急急忙忙说:俺不苦,就是现在地里不收啥。俺感谢共产党,没有共产党,俺活不到今天。我的泪当时就止不住流下来了,多好的农民啊!穷成这个样子,还说感谢,这叫咱当领导的脸往哪儿搁?心里都是内疚和沉痛。后来我每隔几年就去一次小井村,看着张殿兴家还有村里群众生产生活越来越好,我打心眼里高兴。我在菏泽工作了11年,与菏泽的父老乡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干群关系好,很重要的一条,是干部清廉、干净,就算工作上有不足,有些小错误,群众也会原谅。如果干部脱离群众,甚至贪污腐败,群众能不反感、能不有气吗?
谈初心和担当
记者:菏泽小井村成为山东的“小岗村”,吹响了改革的号角,这与您任地委书记时的担当作为分不开。能讲讲当时的情况吗?周振兴:山东大包干改革,是从小井村开始的。如果说,安徽的土地承包发端于小岗一个村,是下面搞了以后得到了上面的认可,那么菏泽是从地委开始提倡的,几乎是10个县同时开展了大包干。那一年后来连续召开了两次三级干部会议,1979年春节后,又一次召集三级干部会议,2000多人,我讲了近8个小时。
那次大会上,我说,在座的县委书记同志们,你们把笔记本拿出来,记下我下面这段话,如果上级说这件事我们干错了,追查下来,我周振兴一个人担责,你们都是被迫的!只要叫我当这个地委书记,我就得叫老百姓吃饱饭!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刘成友
新闻推荐
第十五届中国林交会筹备工作动员会召开今年林交会将新增两项活动
本报菏泽8月2日讯(见习记者王雅楠记者崔如坤)2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筹备工作动员会在菏泽市政府第四会议室召...
曹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曹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