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董显增)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到2月24日,全市冬小麦返青水已基本普浇一遍。在这场抗旱保苗保春耕战役中,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凸现了先锋作用。
面对200年一遇的严峻旱情,全市各级党组织把抗旱保苗保春耕作为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多次召开紧急会议,对抗旱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广大党员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抗旱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在关键时刻,经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验。
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各县区都及时成立了抗旱双保工作领导小组,派出由县级领导干部任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指导督导组,深入到乡镇、农村抗旱一线靠前指挥,形成了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队、村队领导包农户的抗旱工作机制。巨野县、单县、曹县、成武县实行县乡村干部“三位一体”包保责任体系,明确抗旱直接责任人,抗旱田块包保到人。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抗旱资金,落实抗旱物资,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郓城县黄安镇南官庄支部书记郭功臣多方筹集3万元资金,修复干渠3500米、铺设涵管350米,修建了一处大型扬水站,春节期间引来地表水,全村900多亩小麦普浇了一遍保命水。郓城镇党委积极与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协调,修造仝林沟、宋屯沟3500米,在安屯村、姚垓村新打机井15眼。东明县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了 “展示先进性,抗旱先锋行”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水务、农业等部门40余名党员技术人员组成14个 “党员突击队”,深入乡村指导抗旱救灾。各乡镇机关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也都积极行动起来,自发组成35支“抗旱救灾党员突击队”,投身到抗旱双保工作一线。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克服困难,千方百计确保水源供应。东明县、牡丹区、鄄城县、郓城县在积极协调上级河务部门,争取更多的放水指标的同时,统筹上下游供水,科学制定用水计划,严格按计划供水。同时,动员群众采取应急打井、深挖沟渠等措施,保证灌溉水源。目前已打应急井8眼、购买灌溉设备9000台(套),开挖沟渠45公里,动用土方90余万立方米,总投资300余万元。郓城镇党委积极与县农业局、县水利局协调,修造仝林沟、宋屯沟3500米,在安屯村、姚垓村新打机井15眼。潘渡镇党委采取“镇财政出一点、村里拿一点、镇机关党员干部捐一点”的办法,计划为村里新打机井70眼。在定陶,灾情严重的地方、抗旱困难大的地方,都能看到党员领导干部的身影。半堤乡东闫村党支部书记闫新合在抗旱保苗工作中,不顾腿部骨折的疼痛,带领全村党员清淤沟渠,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确保全村的沟、渠水源充足。
一支支党员服务队叫响抗旱一线。鄄城县农业局、水利局等部门设立“党员服务岗”,及时为群众提供咨询和服务。涉农单位党员自发组成了支农服务队、农机服务队、抗旱帮扶队,为农民维修、调试各类抗旱机械1700余台(套),帮助1300余困难户解决了浇水问题。牡丹区成立了大学生村官“抗旱信息队”,建立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的抗旱信息情报网,分布到各行政村以及一些重点区域,及时报告旱情,反馈信息。同时,积极向群众义务宣传旱情形势,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抗旱保苗的信心和决心,变消极被动等雨为积极主动抗旱。
新闻推荐
...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