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笔记
《今晨6点》副总编辑李攀
前几天有位做企业的朋友陷进了烂泥潭:因为银行贷款到期,需要还上旧贷款,再等银行放新贷款,这之间就需要一笔很大的资金周转。银行自然是不能给他提供这笔周转金的,不然也用不着还旧贷新了。无奈之下,他到一家小的担保公司高息申请了500万的过渡性贷款,就是俗称的过桥贷款。惨的是,他拿着500万给了银行还上旧贷款以后,赶上银行紧缩银根,“薄情寡义”的银行就再也不搭理他了。500万的过桥贷款折合年息48%,老是拿着烫手啊。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或许这样的事情听说的不多,但实际上,比我这位朋友更惨的大有人在。据《经济观察报》1月3日报道,山东菏泽成武县的几位企业家因为还不上高利贷而被放贷者大打出手,这些高利贷都是类似的过桥贷款。记者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底,成武县已有恒森家具、开开瓶盖、凤阳家具、乡村动物饲料等7家企业被高息压垮,有的老板跑路,有的老板被抓。这7家之外,还有多个老板自觉难度年关。因为当地的高利贷贷款利率已经高达80%,借100万一年利息就将近80万,谁拿着能不烧心?其实苦的也不光是企业,放贷者看着风光,其实风险也很大。我认识的一位投资人去年放了一笔高达数千万的过桥贷款,贷款到期后要收账了才发现企业账户上一分钱都没有,情急之下赶紧向法院申请查封企业固定资产,却发现企业厂房刚刚被另一家债权人申请查封,剩下可供查封的资产已经不足百万。此时基本上已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漫长而没有尽头的讨债之路不知道何时是尽头。当上了黄世仁,却连喜儿都没弄回来,这买卖做得真是无语了。
按理说,过桥贷款是帮助企业搭桥、让企业顺利渡过资金难关的,可为什么最后却成了拆桥的角色?桥一断,要么企业死去,要么放贷者死去,要么两者一起死去。原来,当企业从银行贷款融资后却发现,银行贷款周期多为半年或一年,而企业投资周期至少要两到三年。每逢银行贷款到期,为了还款、续贷,企业就不得不借助过桥贷款。一旦新贷款续借不上,风险就会迸发出来。
我对银行的金融政策了解不是很多,但是我知道,银行给企业放贷款,除了自身的赢利需求以外,也是要帮助企业经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自然要对贷款设置一些条件限制,比如贷款期限。这就滋生了过桥贷款,也喂肥了高利贷市场。很多时候,银行在给企业倒贷款的时候,就会把过桥贷款介绍给担保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甚至高利贷者。对此有人曾经毫不客气地说:“银行其实是转嫁风险,也可以说是在‘排污\’。只要市场突然一变,或者政策和监管规则突然一变,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会死掉一大批。而且,风云突变之前,老天爷是不会通知我们的。”当然,责任不能都推给银行。贷款市场尤其是民间借贷市场如何规范?这是需要有关部门好好想想的。
眼下,元旦刚过,春节将近,企业年关一关又一关。据说很多中小房企因为销售不好,都面临着如何倒贷的问题,开发商吃不下睡不着,银行也是坐立不安。过桥贷款又活跃起来。只是,这座桥到底会怎么样?能不能在一夜之间成了断桥?老天爷也是不会通知我们的,借债的、放贷的,大家都各自珍重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高华沙李玉春昨日,记者从任城区公安分局获悉,他们连续两天查处两宗非法运输烟花爆竹的案件,现场缴获价值1万余元的烟花爆竹,共计90余箱。1月...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