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坚决拥护局党组的决定,响应局党组的号召,积极报名到乡镇挂任‘第一副所长\’,带着群众的热切期盼,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为规范建设乡镇人社所,提升基层服务功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市人社局挂职东明县陆圈镇“第一副所长”田项楠出征时的表态,也是全市人社系统163名挂职干部的集体发声。选派中层和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人社所挂任“第一副所长”,是市人社局推动工作任务落地、服务职能下沉的亮点工程,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动作,是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转型发展的创新举措。
精诚团结:做工作创新的探路者
当前,乡镇人社所承担着就业、社保、人力资源服务、技能培训、劳动监察、调解仲裁六大职能,是基层服务的窗口,处在民生触觉的神经末梢,一言一行关系到政府形象。
基层人社工作近年来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突出存在机构、编制、人员不到位,经费难以保障,制度建设和服务流程不健全不规范等问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市人社局党组审时度势,作出慎重决策,选派干部挂任“第一副所长”,协助开展工作,推动基层服务平台建设达标升级,传递人社工作的正能量。
为打造好这一“沉职能、接地气、惠民生”工程,市人社局迅速成立挂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第一副所长”原则上挂职一年,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全程参与人社所管理和服务,发挥好传帮带和指导协调作用,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力争使服务平台达到“六个规范”。实施方案还对挂职干部工作作风、生活纪律作出严格规定,“不动用公共资源,不能给基层增加负担”,“下派干部一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晓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爱军分别对这项工作作出批示,于晓明批示:“很好。这也是工作重心下移,密切联系群众的一个实际举措,要与深入调查研究、听取群众呼声、了解基层难处结合起来,与扶贫开发、扶危济困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作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孙爱军在批示中指出:“要把好事办好,真正让基层欢迎、受益,让下派干部长才干、做贡献。”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孙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段伯汉对这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人社厅厅长韩金峰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作风建设会议上指出,菏泽选派“第一副所长”的做法,对全省有借鉴意义。并确定在全省系统推广菏泽市经验。
在“第一副所长”岗前业务培训班上,市人社局局长王有杰提出:“要把好事办好,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只能干好,不能搞砸,只能成功,不容退缩,要积极回应各方面的关切,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创出全省经验。”
敢于担当:做基层平台的建设者
据王有杰介绍,这次挂职活动与其他选派干部有所区别,既是一项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政治任务,更是一次人社业务水平提升活动。“第一副所长”要重点提高应变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工作中创造优秀业绩和特色亮点。
基层人社所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基层服务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化建设滞后等情况,“第一副所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攻下规范化建设这座堡垒,“第一副所长”白建民积极协调争取,得到乡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短时间内升级了“硬件”。如今170个基层人社所平台建设基本达标,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下转第2版)(上接第1版)
让群众满意的不仅是文明的服务,还有工作人员苦练“内功”提升业务水平所带来的便捷。各人社所结合具体情况,组织开展了针对人社所工作人员和村协理员的业务培训,激发了方式方法的创新。郓城县武安镇人社所大学毕业生协理员邹陆、魏华、陈敬牵头建立了就业工作QQ群,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与快速传递,保证了岗位信息与求职人员信息的有效对接,成为该基层服务平台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常怀敬畏:做民生工程的服务者
今年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金个人缴费标准提高到最低300元,给征缴带来一定难度,挂职“第一副所长”变压力为动力,结合自己所在乡镇的具体情况,全所出动,开展了一场风风火火的扩面征缴活动。
牡丹区黄堽镇人社所把惠民政策送进千家万户;挂职单县郭村镇“第一副所长”王东民创新工作思路,把郭村镇作为今年保费征缴的试点镇,从年初开始组织政策宣传和保费征缴,任务分解到村居,由村居协办员集中收缴保费,根据保费入户情况进行排名,一天公布一次,落后的村居由镇长亲自调度。截至目前,郭村镇参保覆盖率已达到87%以上,在单县全县开了一个好头。王东民说:“300元的最低缴费档次群众接受起来不很困难,只要说理透彻,群众可以接受。这是政府的责任,应参保而未参保,是我们工作不到位,群众享受不到社保的好处,是我们的失职。”
就业是民生之本,市人社局倾力打造“三级就业创业”体系:一级就业为急需型就业;二级就业为双需型就业。三级就业为特需型就业,以高校毕业生等高层次群体为主体。
曹县大集乡刘庙村大学生刘国钟2013年回乡开办了淘宝店,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为了让更多的大学生像刘钟国一样实现创业梦,大集乡“第一副所长”蓝凯从挂任就开始谋划,积极协助乡政府筹建大学生创业园,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创业孵化基地是培养企业家的摇篮。据悉,市人社局正在引进上海壹模式集团,高标准建设一处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处2000平方米以上有特色的创业孵化基地,一个创业型乡镇和两个创业型社区。
人社局以提升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第一副所长”挂职行动为平台,下沉服务职能,构建“三级就业创业”体系,打造“半小时公共就业服务圈”,健全社会保险服务机制,实现了就业和社保工作的良好开局。今年一季度全市新增城镇就业3.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3万人、困难群体就业1855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40.5%、51.6%、4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2%。全市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54.62万人,新增参保19559人,征缴基金18.8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达到453.5万人,为全市129.3万名60周岁以上老年人足额发放了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狠抓落实:做群众愿景的筑梦者
在巨野县龙堌镇,几乎人人手里都有一张“民生服务卡”,卡片上印有人社所所长、“第一副所长”的联系方式,人社所为群众提供的服务项目等内容,让群众拿起电话就能办事。
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第一副所长”和工作人员深入乡镇单位,摸准工作实情,查找薄弱环节,为规范人社所各项服务标准做出合理预案;通过挨家挨户走访调研,跟群众讲政策、拉家常,在倾听群众呼声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单县谢集镇“第一副所长”田军抓住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时机,设计印制了《劳动力资源调查表》和《外出务工人员调查表》,年初五,他与所长一起带领人员到李村寺和刘庄向群众发放表格,摸清本地劳动力基本情况和外出务工人员分布区域等情况,建立起劳动力数据库。在了解到部分适龄青年希望在家门口就业的想法后,东明集镇“第一副所长”张景增协助举办了全镇首场“就业援助”及返乡农民工春季就业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3200多个,1000多人达成就业意向。
为使广大留守妇女、老人在家也能创业致富,成武县伯乐集镇“第一副所长”尹强和县开发区“第一副所长”许和存多次与县技工学校沟通,免费为伯乐集镇和开发区各个行政村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为期一个月的中式面点培训,考核合格的颁发全国通用的中式面点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一上午的功夫,就有170多人报名参加培训。尹强感叹说:“把群众最需要的带到家门口,就一定会受到他们的欢迎与认可。”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百姓看。”这是东明县陆圈镇“第一副所长”田项楠工作日志里的一句话。田项楠到岗后,在他的积极协调下,人社所的同志一起查清了于谭寨村胥怀荣老人没有重复领取待遇的事实,并为其补发了养老金;还帮助四川农民工讨要欠薪120余万元。
目前基层工作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规范化建设出现了新起色、新亮点,得到了当地群众认可。王有杰在调研东明县陆圈镇“第一副所长”工作时,发出了基层工作要做到“四心”的感慨,即倾心投入、耐心服务、细心工作、真心为民。
短短数月,“第一副所长”行动润物细无声,悄然改变着基层的面貌。在各乡镇社会事业服务中心统一加挂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牌子,工作机构有了切实保障;规范完善了制度流程,让职权关进制度的笼子;调剂充实了工作人员,文明服务、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协调落实了工作经费,软硬件建设得到有力保障。今年以来,广大“第一副所长”均组织举办了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基层人员业务培训活动,共培训基层人员1500余人次,为基层化解矛盾、争议仲裁、解决遗留问题500余件次。 记者 张红艳 通讯员 王现
新闻推荐
...
成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