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来俺村,给俺铺富路,帮俺拔穷根……”这是成武县党集镇刘老家村乡村诗人刘统敏的打油诗,写给省农村信用联社选派驻村“第一书记”曾庆红。
今年初,省农村信用联社菏泽办事处副主任曾庆红被选派驻党集镇担任帮包村组长,并驻刘老家村担任“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曾庆红以亲民爱民惠民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
接地气 树正气 压邪气
曾庆红所帮包刘老家村是党集镇第二大村,人口多,基础差,贫穷落后,属于典型“三无村”。村里人曾经自嘲:“俺刘老家,村穷路孬,贼都不来偷。”
刘老家虽是大村,但人心涣散,20年内换了11任党支部书记,最短一任只干两个月。村里没有一寸硬化街道,车辆难以通行,卖粮食都比外村便宜。没有学校,没有卫生室,孩子上学、村民看病要跑到外村。
曾庆红驻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老干部老党员家中逐一“问计”,争取支持。同时,组织召开全体党员及群众代表会议,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综合大家意见:村里最急需要办的事,就是建学校、卫生室、党员活动室,硬化街道。
村里没有机动宅基,要规划学校用地,并非易事,个别群众连一寸都不让。曾庆红结合村两委以此为突破口压邪气、树正气 。对那些甘愿出让整座院落的开明村民,不让他们吃亏,给他们重划新宅基,建新院落。扫着边角地的,给予合理补偿。同时声明:建校功德碑上,最先刻上这些群众的名字!
硬化街道也是如此,上级给的硬化指标是每村2公里,但刘老家村主街长,需硬化4公里。曾庆红积极争取一事一议项目及后方单位的支持,又落实了2公里道路的大部分资金,群众只需要出一小部分垫土、清障的费用。曾庆红自己首先捐款2000元,动员在外人员为家乡修路捐款,村里有耕地的人均100元,没耕地的人均50元。
硬化街道,赢得绝大多数村民拥护,90%修路资金很快筹到位,但个别人搞特殊“耍光棍”死活不出钱。在路基铺好就要上混凝土的当口儿,曾庆红征得村两委同意,特意叫停修路,给那些“耍光棍”的来个下马威,让大家认认人,评评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对谁错,谁为村里出力流汗,谁为村里添堵捣乱,大家心知肚明,让“耍光棍”的人颜面扫地,乖乖地交上集资款。
通过这两件事,曾庆红在刘老家村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树起了正气,打压了歪风邪气。
能干事 干实事 干成事
在后方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短短几个月,曾庆红为刘老家村硬化了4公里街道,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卫生室。
2月10日,是曾庆红入驻帮包村的日子。马上就要过春节了,困难群众的生活牵动着曾庆红的心,他代表省联社到村里慰问五保户、困难户,为他们送去面粉、食用油和慰问金。
6月1日,曾庆红带领帮包组“第一书记”,在党集镇中心幼儿园及3个村庄开展了助学捐赠活动,为孩子们送去学习用品,并为贫困儿童送去慰问金。
为加强刘老家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曾庆红鼓励村里优秀青年积极加入党组织,强化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开眼界 闯富路 拔穷根
境界随着眼界开。曾庆红带领村两委和有致富愿望的村民代表先后到周边县区乡镇考察种植养殖基地,确立了“一村一品”发展方向。
曾庆红争取后方单位的资金支持,鼓励有致富愿望的群众建中温大棚。先期计划建设40座示范中温大棚,占地60亩地。目前,刘老家村蔬菜大棚60亩土地流转已初步达成协议,并制定完成了刘老家村芸豆种植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为下步种植业发展,帮助群众拔掉“穷根”开了好头。
曾庆红说,建设中温大棚建的同时,还要争取后方单位的支持,为群众请来建棚的专家,种植的技术员。充分发挥示范户引领作用,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让更多的村民彻底摆脱贫穷。即便是以后的蔬菜销售,曾庆红也早有打算:就近筹划建一处蔬菜销售市场,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
刘老家村的群众都说:老曾有思路,有办法,一套“组合拳”,打出了刘老家村一片新天地。 记者 李雪晴
新闻推荐
...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