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四军
初中时,语文老师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行侠仗义、为民除害。我和同学们都信了。鲁达脾气之火爆,拳头之强硬,以及不计后果的行事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找来《水浒传》全书,课堂上偷着读,一边读,一边还幻想着为民除害。
有一次,被英语老师发现,他上来就扭住我的耳朵,并将书扔到窗外。这让我很恼火,拉扯中,我一度把自己想象成武松,怎奈眼前的老虎太厉害,无论我怎样反抗,耳朵始终没有挣脱他的魔爪……这件事对我影响很大,打消了我逃学出走、闯荡江湖的冲动,英语老师以私塾惯用的方式教育了我——有想法是好的,但没有“文治武功”的想法就什么也不是。
许多年以后,每每重读《水浒传》,抑或与人聊起各家英雄时,我还会想起两位老师。比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我认为语文老师当年的定义并不妥。很明显,鲁达仅听了一面之词,未做案情分析,也不给郑屠申诉机会,仗着势强力大,三拳把人打死了。故,彼时的鲁达简直是无法、无天、无脑、无知的暴徒。而金老儿带着会唱曲的小妞,混迹于酒楼、宾馆,二人哭哭啼啼来得突兀,拿了银钱去得干净,焉知不是江湖骗子?
其实,书本就在那里,情节也滚瓜烂熟,彼时的感觉(疑似迷恋暴力的快感)与后来的看法迥然不同,完全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尤其是理性思维的参与。换言之,语文老师未必没有疑惑,只是不宜与我等学生剖析罢了。
金圣叹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后者不提,前者意在防止年轻人效仿。书中人物,哥们义气,匪气十足,攻城略地,杀人劫狱,可谓风风火火闯九州;对阎婆惜、潘金莲等大美女,镇关西、牛二等个体户,但凭各自事由,直接剥夺生命,又谓之该出手时就出手。年轻人血气方刚,遇事容易冲动,读水浒而效仿,岂不糟糕。仅在这层意义上说,金圣叹之言,真乃金玉良言。不过,年轻人读《水浒传》而未效仿者,大有人在;未读《水浒传》但做莽撞事的小友,亦大有人在。可见一部文学作品,固然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与认知,但很难改变一个人的秉性和品行。所以,窃以为,金圣叹的建议还有另一层意思:年轻人阅历少,欠思量,读《水浒传》重在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看不到小说深刻复杂的内涵,及至年龄大了,世事经历多了,自然会领悟诸如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深层次的东西。
我的意思是,一部好书不仅会影响一个人,还会不断地影响着人的一生。就好比“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的文化层次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眼里的人物及其命运就会不同,而《水浒传》这部奇书,也会因为我们的人生阶段不同,每一次重读,都会读出不同的感悟与意味。
以人物为例:初读公孙胜,兴奋得不得了,此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已是神人无疑。心想,学成这身本事,还不得天下第一啊。
再读公孙胜,为之错愕惋惜,他力顶梁山团队,一朝得胜归来,本应高官厚禄,却急流勇退,挥手说了拜拜。
三读公孙胜,连同《后水浒传》中的他,竟令我生出深深的敬意和绵绵的悲怆。重义气,全了兄弟谊;讲信用,再投二仙山;隔世情,出山助杨幺。他保全了所有,包括自己的性命。
梁实秋曾列举对他影响最大的八本书,第一本就是《水浒传》。他一读、再读、三读,爱不释手,看到了官僚腐败,看到了人间不平,甚至看到了作者的大男子主义。小子不才,也是一读、再读、三读,只不过人家梁先生仅用了一段时间,我却用了三十年。些许心得,总难免拾人牙慧,这里只想说,不知不觉间,已将少年的欢乐剧,硬生生读成了历史剧,读成了大悲剧。
只是人生未竟,剧或有变,也未可知吧。
新闻推荐
ChinasunInternationalShipsManagementCompanyLtd.东弘国际船舶管理 有限公司(塞舌尔)
按照2016年国际商业公司法第286(b)条,特此通知:ChinasunInternationalShipsManagementCompanyLtd.东弘国...
成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