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李仁启 记者 王富刚)近年来,单县以科技为支撑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如今,在科技指导下让农民“乐享农事”已经成为该县农业科技推广的一个新亮点,而讲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俺种的菜被无公害蔬菜监测站鉴定过了,完全符合无公害标准。到了该收菜的时候,无公害蔬菜基地就准时把俺的菜收走,俺的菜都在城里的超市卖。”浮岗镇大王庄村的大棚蔬菜种植户王自亮自豪地说。
放眼浮岗镇大王庄村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外销一条龙,让我们感受到了农业标准化的魅力。据该蔬菜基地负责人黄敬存介绍,基地占地100余亩,有30个标准生产示范棚、2个高标准育苗棚、10个反季节生产拱棚,以种植西红柿、西葫芦、黄瓜、尖椒等蔬菜为主,另有露地蔬菜、瓜果等多个种类,年销售额达40多万元。基地不仅搞种植、销售,农业科技的辐射推广更是亮点。该基地自建成以来,已经辐射到周围的二十几个村庄,“所有的种植户只要遇到技术问题,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做现代农业的样板,带动周边农民都依靠科学技术富起来,才是我们这个基地建设的最终目的。”老黄笑着告诉我们。
据了解,在该县,像这样的科技样板工程有很多,其中科技示范园3处、特色专业性蔬菜基地6处、标准化生产基地10处。标准化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该县蔬菜生产的产业化进程,也使农民越来越多地享受到依靠科技种田带来的丰收喜悦。
“各种各的瓜,各采各的果”是过去农民种田的真实写照。这种传统的分散种植与经营模式也正是制约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瓶颈,而如今,单县大力推行具有 “形散神聚”特色的规模化种植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该县充分利用无公害蔬菜基地的优势,为广大菜农培育、提供无公害苗木,并义务为菜农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在普通农户中大力推广新品种、杀虫灯、防虫网等新技术、新设施的应用,使蔬菜生产按照无公害标准操作。
该县还组织成立了绿色无公害蔬果协会,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实行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对菜农们种植的蔬果进行无公害标准检测,对检测合格的蔬果统一收购、统一进行无公害品牌包装,并与大的商场超市签订购销合同实行专供。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县逐渐形成了农户散种而统销的新型经营模式,目前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产量达到16万吨。随着这种“形散而神聚”的规模化方式渐入佳境,农民讲科学、用科学,依靠科技致富的热情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