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董 慧 孟 欣
4月17日至5月6日,菏泽市第四届戏曲节暨 “庆花会戏曲演出月”活动举行,十台大戏轮番上演,充分展示了菏泽地方戏曲的魅力,也让菏泽广大戏迷过足了戏瘾。
菏泽戏迷过足戏瘾
5月6日21时许,随着牡丹区大平调非遗保护传承中心演出剧目大平调《冯家老院》的演出结束,菏泽市第四届戏曲节暨“庆花会戏曲演出月”完美落幕。戏曲节里的10场演出,演职人员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精湛的表演,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称赞和阵阵掌声。场场爆满的演出现场不仅使老戏迷流连忘返,还吸引来了不少青少年前来“看热闹”。而每场演出结束后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更表达出他们对演出的肯定和赞扬。
戏曲节期间,由市直、县区专业剧团出演的10台大戏轮番上演,既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经典剧目,也有近年来新创作的精品剧目,其中新创作或移植改编剧目就达6台。参演剧种涵盖了山东梆子、枣梆、大弦子戏、大平调、两夹弦、豫剧等7个剧种,此次戏曲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向市民集中展演了一批优秀剧目,更加展示了菏泽市作为戏曲之乡的文化发展新成果。闭幕式上,组委会授予大弦子戏《两架山》等2台剧目特等奖,山东梆子《跑旱船》等2台剧目一等奖,大平调 《冯家老院》等3台剧目二等奖,两夹弦《田玉私访》等3台剧目三等奖。
据了解,此次戏曲节本报共向市民派发了10个场次、2000余张免费戏票。每到戏曲演出日,早早来到报社领票点的市民都会自觉排起长队,而当日200张的戏票不到15分钟就会派送一空,“戏曲题材好、演员演得也很棒,不舍得落下一场戏。”家住市和平小区的戏迷张凤莲总是能排到前几位领取戏票,她还说看这种大场面的戏曲才有感觉,这几场戏她听得十分过瘾。
十台大戏各具特色
《大汉英后》不仅是菏泽市第四届戏曲节的首场演出剧目,而且还是单县山东梆子剧团编排《大汉英后》剧目以来,首次将其呈现在市民眼前。《大汉英后》作为 “首场秀”,剧场里座无虚席,该剧生动的故事情节,演员精湛的演技受到观戏市民的一致好评。
“一天不听枣梆腔,心里发痒空荡荡”,作为戏曲节中唯一一出枣梆戏更是成了不少戏迷们的期待。家住市高平路的刘大娘是和老伴一起来观戏的,刘大娘告诉记者:“我跟老伴说,哪场不看,也得来看今天这场戏,年轻的时候我就特爱听枣梆。”据了解,《生日》是场现代题材的戏曲,讲述了一个原本和睦的家庭因为信邪教而遭遇不幸的悲惨故事。演员迷离悲苦的唱腔、出神入化的表演打动了不少观众。
4月29日演出的《跑旱船》给了观众一个不小的惊喜。《跑旱船》是国内首部农村戏曲动漫舞台剧,它用动漫的创意、思维、手法来表现舞台技术,融传统戏曲于一体,通过3D技术与舞台表演的完美结合,烘托现场气氛。不少观众走进大剧院,看到舞台中央的大屏幕都不禁感到好奇。但当演出开始后大家才明白过来,大屏幕以动画的形式表演,屏幕上的人物、场景均显得那么憨态可掬,不少观众都惊喜地笑了起来。再加上舞台上大屏幕内外的人物还可以自由对话,观众看起来剧情就更加丰满了,想象的空间也更加宽阔。家住山海天泰小区的将近70岁的高大娘对此非常喜欢:“还有这样演戏的,好神奇,也怪好看的!”
4月30日演出的剧目《三打金枝》是部传统剧目,不少观众对该剧耳熟能详,不少唱段都能哼唱出来。演出结束后,家住亨通园的徐大爷感慨道:“这戏服真好看,真专业,该剧虽然以前看过,但总感觉这场戏更好看。”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梁道金邢松旺)6月7日、8日,单县、鄄城分别开展消防安全大检查,共检查单位场所53家,围剿火患103处。为全面推进夏季防火工作,确保辖区火灾形势稳定,6月7日晚,单县消防、治安、督察...
单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单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