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发展犹如一首交响乐曲,跌宕起伏的乐章需要音乐家精妙的演绎。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三城同创”带给单县的,是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不仅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受益,还要在精神上充实起来。
“三城同创”过程中,单县坚持规划先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功能和形象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每天清晨,家住西城花园小区的张国栋,都会步行来到不远处的莱河公园锻炼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开始新的一天。这里相传是早年间刘邦屯兵饮马处,如今成了生态公园、天然氧吧。
“三城同创”过程中,单县以生态为原则,大力实施景观恢复工程,先后对弃置土地、污水河流、城中湿地等进行生态景观修复:莱河原是县城西部的一条防洪排涝人工河,淤泥堵塞,杂草丛生,环境退化严重。通过对莱河进行治理和景观恢复,进行河道拓宽清淤,以自然质朴为根本,利用岸线起伏地形成功进行了自然景观恢复与打造,建成了莱河公园。
通过创城,在单县每一个角落都有说不完的变化,“两带、三环、五纵、四横、十园、多点”的绿化空间布局,“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物种多样、景观优美、生态良好”的绿化系统,“城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平原地区独特生态园林风貌,千年古城正焕发着勃勃生机。
作为文明创建的重点项目,正在崛起的县城南部生态城的善文化主题公园善园,德善文化景点渐渐生成。面向全国征集的“善”字书法作品成为“公园之外”文明传播的“一道风景”。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城更美。在面向“三城同创”的这场“赶考”征程中,全民参与的巨大热情,让人们看到了单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城市文明提升的精彩互动。“‘三城同创\’创建的不仅是美丽家园,人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张国栋颇有感触:“生活在如此美丽环境中,我感到很幸福。”
荣获“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称号之后,单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又起航,开展了“文明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一系列活动,“文明单位、商户、家庭、个人”评选如火如荼,文明之风悄然吹遍城区每一个角落,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创城伊始,大多数居民认为是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简直瞎胡闹。”市民蔡德允说。当初他也是这样的认识,如今优美的环境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他的生活,不得不改变了对创城的认识。
创城是一场汇聚民智民力的全民运动,在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及工作方式、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了与干部深入沟通交流、反映民生民意、增深党群干群感情的机会。广大市民在城市环境潜移默化的改变中,深深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由“要我创”变为“我要创”,讲究卫生、倡树文明,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餐馆的经营者主动为顾客提供安全的食品,农贸市场的经营者主动遵守市场秩序,普通市民主动做到不乱丢垃圾、不乱停车辆、不闯红灯,每个人从自身的“小变化”积累成为城市环境提升的“大变化”,每位居民都为创卫汇聚着满满的正能量,文明素质在创城中提升。开始认为“胡闹”的群众,不仅积极参与到创建活动中,还给烈日下劳作的干部送来茶水。
如今的湖西大地,街巷整洁,环境优美;志愿服务,扶老帮困;身边好人,弘扬新风……
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增强民生福祉,通过“三城同创”,群众在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的幸福共享中为党委政府点赞,民生福祉也让群众体会到更多的“获得感”。
记者 张啸
新闻推荐
她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作为医生,必须把患者当作自己的亲人;她让患者看到的是一个具有高尚医德的执业医生,一个与她们心贴着心的优秀医务工作者。她就是区第四人民医院妇二科主任肖瑛。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