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张继魁是单县李田楼镇一名退休教师。1958年8月参加工作,在李田楼镇赵都寺小学教书,在教师的岗位上一站就是41年。退休后,他并没有放弃关心儿童、关心学生的责任,“让孩子们健康成长,我感到很快乐”是张继魁经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他坚持不懈,积极组织“五老”人员帮扶关爱周边村中的留守儿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称赞。
李田楼镇人多耕地少,2000年以来,大量的青壮年劳力出外打工,当地小学生中,不少孩子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隔代管理的弊端越发显现。看到这些,本该颐养天年的张继魁坐不住了,他说:“退休了,每个月领着退休金,却什么事也不干,我心里觉得不踏实。”于是,他省吃俭用省出资金,去批发市场买来10多套桌椅板凳,还买来一块大黑板,成立起了一个“家庭辅导站”。这所“家庭辅导站”的条件十分简陋,面积不大,其中的陈设也颇为简单。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讲,“家庭辅导站”不仅是他们学习的地方,还包含了张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为了让“家庭辅导站”更好地发挥作用,张继魁费了不少心思。这些留守儿童家庭大多生活拮据,又多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平时营养跟不上,这对于正长身体的孩子极其不利。于是,他就查看书籍,研究食谱,为学生调制营养的饭食,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在学习上,他还通过发动孩子们集体讨论,帮助他们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请假制度等,要求孩子们自觉遵守并互相督促。日久天长,有进有出,后来进“家”的孩子们就以先前的兄弟姐妹为榜样,孩子们也都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张继魁专门接纳留守儿童的“家庭辅导站”不仅仅在学习上对学生进行简单辅导,更注重在社会道德、心理健康、行为养成等方面给孩子们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关怀。张继魁深知,一个人如果思想品德不好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孩子们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班会课适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平时注意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提高文明意识。张继魁深感对学生们加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当前学校还没有彻底摆脱“应试”枷锁,放松道德教育,忽视了民族精神和理想信念教育,张继魁老师除了加强“辅导站”里的孩子们的思想教育外,还主动担任了赵都寺小学的校外辅导员,他积极协助学校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举办了“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传统”讲座,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及近代革命斗争史,向学校建议开展“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唱一首歌颂民族精神的好歌,读一本颂扬民族精神的好书,做一件继承优良传统的好事,使学校将这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张继魁老师不但在当地开展教育活动,还经常为周边学校进行义务讲课,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政治课,深受学生的欢迎。
此外,张继魁还积极加入关工委,同时动员其他退休教师和社会力量加入其中,组建了一支关心留守儿童的志愿者队伍。近几年来,这支队伍主动配合学校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等重大节日活动,邀请消防大队、交警、派出所等有关单位的领导来学校作讲座,作国旗下的讲话,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动配合学校少先队深入开展少先队特色活动;主动协助学校做好家教宣传工作,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配合学校和家长共同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采取“手拉手”、“结对子”方式帮助辅导“后进生”的学习和生活,使大部分“后进生”得到转化和提高。
看到孩子们个个微笑的脸庞,张继魁说,一点都不觉得累,反而非常享受这样的日子。他不图名利,仅仅是为了照顾好这些孩子,为了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继魁为了留守孩子,竭尽所能,用行动践行了作为一名退休的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通讯员许康记者张忠法
新闻推荐
近日,在单县杨楼镇尤庄村群众文体广场上,五彩缤纷的“四德榜”格外引人注目。获得“孝德楷模”的青年妇女杨红梅的大幅照片跃然榜上,其胸佩绶带,笑容绽放,就像一枝盛开的梅花。现年34岁的杨红...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