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单县新闻 > 正文

一部县志慰平生——自古文人都咏广系列·张赓谟

来源:广元日报 2017-11-12 12:53   https://www.yybnet.net/

刘乾辉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当我手摸270年前的广元县志时,这个词句,就不假思索地来到脑海里。

斯时,吼了一夜的秋风还在呼啸,落了一地的黄叶还在萧萧下。但我的内心,是那么宁静,是那么温馨。

我忽然悟道,他并未远去。

他就是张赓谟。清乾隆年间曾两次任广元县令,历时九年纂修成第一部《广元县志》。

1

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广元虽弹丸之地,而扼全川咽喉。东北俯秦陇,西南控蜀巴。山嶻嵲(读jiéniè,形容山高峻而奇险)而拱卫,水蜿蜒以周环。女皇出生地,文人骚客喜吟咏。这方水土,可谓人杰地灵。

遗憾的是,多少诗文散佚,多少典故不存,多少名宦不载。每每想到这些,张赓谟就心痛不已。

唏嘘不能再持续下去,为后人不再感叹,必须编辑一部地方志。

目标既定,行动便决定成败。在接下来的九年间,白天跋山涉水,探古访幽;夜晚遍览志书,考核校定。正如他在序中所言:“一山水靡不览其形势核其名称,一人物靡不按其生平求其大节,一禽鱼花草靡不参其化育情状、究其出处根蒂。至于断碣残碑,披蒙茸刮苔藓,搜遗文于深山古洞,发潜德于匿迹销声,一有见闻辄笔之”。

三千个日夜,功夫不负苦心人。十三卷本《广元县志》终于完稿。卷一为星缠;卷二为封域,内容包括沿革、山川、古迹、洞寨、幅员、形势、乡堡;卷三为营建,涵盖城池、廨署、街巷、驿铺、坛壝、祠庙、寺观、关隘、津梁、丘墓;卷四为水利,有劝农记、劝民歌;卷五为赋役,列丁粮、户口、仓库、盐茶,附榷关;卷六为学校;卷七为风土;卷八为仪礼,附兵事、祥异;卷九为名宦;卷十为官吏;卷十一为师儒,附选举;卷十二为人物,记乡贤、忠义、贞烈、隐逸、流寓、仙释;卷十三为艺文,分上下卷。上卷录诗,下卷辑铭、赋、序、记、疏、说、谱。

乾隆二十二年岁次丁丑六月上浣,张赓谟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一部洋洋洒洒的《广元县志》终于尘埃落定。

兴奋、激动,掩卷之余,他又陷入深深的沉思。自乾隆十四年典守是邦,在二十年任满。如果没有保宁知府的关心、皇上的信任,自己就没有机会再任广元知县。如果这样,这部凝聚了众多才俊之士心血的志书,就可能半道而终。幸运的是,今天,它终于破蛹而出。

迄今为止,广元共有三部县志。从时间上分,可称之为乾隆本、民国本、今本。乾隆《广元县志》,无疑具有开创之功。至今,它的内容还为我们所引用。

2

从仅有的资料不难看出,张赓谟是一个“文艺青年”。公余,他组织本地官员和喜欢文的学创作人士,提炼了广元十二景,分别是:南渡孤舟、宝峰夜月、金山晚照、乌龙宝顶、雪峰樵歌、九峰排戟、大云千佛、丙穴鱼潜、龙洞秋云、朝天晓霞、筹笔怀古、七盘拱镇。

张赓谟不仅命名了十二景,还一一题诗,这些诗不但清新隽永,还记述了神话传说。通过这些诗篇,大大提高了广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乌龙宝顶》这首诗中,“一峰陡起何嵯峨,横空倒影摇晴波”,张赓谟不仅赞美皇泽寺背倚高峻挺拔的乌龙山,还有神仙出没。耸入云天的孤松下,仙人在对弈。明月之夜,棋声悠远。凡人要寻觅仙踪,又杳无踪迹。

在《雪峰樵歌》这首咏景诗中,同样有迷人的传说。“依稀柴担晚归来,时有歌声石内出”,雪花漫天的雪峰山巅,辛勤的樵夫在山上砍了一天柴,夜幕降临,他冒着风雪,担柴晚归。忽然,悠扬的歌声从石头中飘出来。这歌声,陶醉了衣衫单薄的樵夫。这歌声,让诗人浮想联翩,以至于“我欲日日策杖至,倾尊大白浮山椒”。诗人愿意天天杵着手杖,登上山顶,饮着酒,等待那曼妙的歌声真的从石头里汩汩流出。

钟灵毓秀的广元,奇异之景让人神往。在《丙穴鱼潜》诗中,张赓谟记载了这样一件趣事。阳春三月,上至飞仙关下至石柜阁这段嘉陵江边,出口向南的石穴里,好看的鱼儿不断从洞里涌出。引得周边的老百姓高兴万分,有的用网捕捞,有的垂钓,分享这场“嘉鱼”盛宴。明月夜,登上宝峰顶,无私的一轮明月,普照江畔的利州古城。月晦之日,要领略银洁的光华,困难重重。但神奇的皎皎明月,“偏向宝峰池中生”。应当说,张赓谟非常热爱大自然,对广元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观察得细致入微。不然,诗人是写不出晦日宝峰池中明月生的。“突兀葱岭拔地起,古洞窈渺深涧里”,在《龙洞秋云》诗中,自崇山峻岭而来的潜溪河,流至龙洞背,倏忽钻进山腹去了。仰望山岭,白云飘飘,涧底行人,攀栈道从山脊上涉险而过。大自然真有鬼斧神工之力啊!

自诗仙一声“噫吁嚱”长叹之后,蜀道难便成天下共识。谁知张县令在《七盘拱镇》中却说:“于今争吟蜀道易,梯航职贡来年年”。水路陆路畅通无阻,西南和中原大地联系更方便了。交通由难而易,就该去筹笔驿缅怀古人了。“江上隐隐筹笔驿,人代速于掣电疾。井灶依然在眼前,忆煞上将行军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自三国至清,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风驰电掣而过,咋不令张赓谟感叹。张知县以后,距今又二百七十年逝去了。

张赓谟还钟情广元哪些美景呢?雄鸡报晓,登临朝天关。霞光从遥远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万缕红光染红了逶迤群山。关下就是明月峡栈道,清晨的嘉陵江水,烟波淼淼,映衬着艳丽的霞光。傍晚,霞光又将城北的金山浸成明黄的珊瑚色。这霞光,肯定也映照着千佛崖上那亿万法相。县西二十里的九陇山(也就是今天人们口中的天曌山),山峰如士兵手中的戟,成排排列,有如临敌,严阵以待。

二百七十年前的朝天晓霞、金山晚照、大云千佛、九峰排戟,今天仍没消失。若有雅兴,亲临其境,你仍可一饱眼福。

如果要说广元十二景谁最有诗意,当之无愧的当然是南渡孤舟。从乱山中一路奔来的南河,流至大石境内,有些疲惫了,潺缓地流向嘉陵江。南山苍翠,水波澹澹,河水倒映着峰峦。晚归的人们,在渡口等候着晃晃悠悠的小木船。柳树茂密,柳枝在微风中轻拂。艄公号声悠远,摇着橹,划向柳叶笼罩下的渡口。这淡远的水墨画,让多少文人士大夫陶醉,让多少贩夫走卒流连。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致位于今天蜀门大桥处的这一美景,只能在诗里寻找了。

3

张赓谟作为一方县令,最主要的职责还在于让一方百姓过上安稳富足的日子。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国最主要的产业还是农业。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则天下安。鼓励农耕,上至帝王下至县宰,都是不可小觑之事。

劝农

甘雨连朝雨露滋,夏日千顷绿参差。树边人歇插秧后,堰口锄鸣收水迟。一曲童歌风弄笛,数声莺语柳成丝。江头士女浑如画,处处提茶响黍时。

张赓谟为我们描绘的清代中叶栽秧情景,真是如诗如画。节气来到孟夏,正是插秧的好时光。雨解人意,接连下了几天。家里的壮年男子,抓紧时间在大树边的水田里,忙忙碌碌地插秧。妇女也没闲着,为劳累的男人端茶送饭。儿童骑在牛背上,用树叶当笛子,风儿把歌声传到山的那一边。布谷声声,柳丝低垂。一天的辛苦劳动,水田里碧绿一片,秧苗栽好了。

那时的插秧情景,在今天的广元农村,仍可觅见踪影。

要栽秧,水是必要条件。但广元十年九旱,时至今日,农田水利建设仍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缺水,无疑困扰农业生产。作为县令的张赓谟,如何破解这一千年难题呢?

凿堰偶成

坡可成田唯乏水,江偏足水未堪田。欲为士女通恒利,不惜文书借帑钱。石堰千条青绕屋,称秧万亩绿漫天。东郊骑马西郊入,自有官家作雨泉。

读张赓谟这首诗,不难看出,他采用官助民办的方法(类似于今天的以工代赈),修了上千条堰渠,保障了栽秧时节水润农家。有了水,万亩良田绿意满满。在张赓谟看来,官家拿出一点国库里的存钱,撬动老百姓修水渠的积极性,建成密如蛛网的堰渠,把江河里的水引到农田里,让干涸的农田栽上秧,这是为一方百姓谋长远的利益。

作为县令,不仅要抓生产,教化一方百姓,也是分内之事。

乾隆《广元县志》录有一首《劝民歌》(本文仅录劝戒首句),内容为“六劝九戒”:劝我民孝父母,劝我民兄弟睦,劝我民夫妇顺,劝我民睦乡邻,劝我民联保甲,劝我民须忍耐;戒我民勿好斗,戒我民勿轻生,戒我民勿争利,戒我民勿懒惰,戒我民勿好讼,戒我民勿拐带,戒我民勿偷窃,戒我民勿赌钱,戒我民少饮酒。这首《劝民歌》,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剔出与当下价值观不相称的内容,仍有其积极意义。

《劝民歌》通俗易懂,且朗朗上口。看来,张赓谟是蛮懂宣传的。

4

修了一部县志,写了一些诗文,做了一些对老百姓有利的事。行文至此,似可结束了。但张赓谟品行怎样呢?

能查到的资料都这样简略地写道:张赓谟,字企丰,古单父(今山东单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十四年(1749)、二十年(1755)曾两度任广元知县,历时九年纂成《广元县志》。没有评价,不管是褒扬或贬损。

从县志上看,知道他在朝廷考核时,曾纪录四次。由于史书漫漶,今天的我们,已无从知道他因何事被纪录。

但透过一些细节,我们似可肯定张赓谟不谗侫,是一个正派之人。

第一部《广元县志》杀青,奇功一件。设想一下,这件事放在当代,有多少人会“搭车”挂名,而又有多少做实际工作的人,被省略掉了。但张赓谟没有这样做,他没有把他的上司(包括保宁知府这样的直接上司)拉进来,夸他作出了多大贡献。甚至出格地说,没有上司的支持,这部县志不知何时才能出炉。相反,把参与县志编辑的基层工作人员,包括参订、校梓、参阅、采访、刊刻之士,都一一罗列出来。不仅有姓名,包括字号、籍贯、功名,都记录清楚。不唯上,只唯实。张赓谟做到了。

上文提到的《劝民歌》,也可佐证张赓谟不贪名。《广元县志》在收录这首歌谣时,题后自注:“梓自罗江沈公,余借刻”。张赓谟不注明,随着时间流逝,后人很难知道《劝民歌》是沈公创作的。相反,会误以为是纂修者所写。因为从现存的史料看,张赓谟善诗,且质量不低。如《羊模河水》:羊模小河深见底,万山眉黛总分明。可怜出峡临官道,一入长江再不清。好一句“可怜出峡临官道,一入长江再不清”,大可玩味。所以,误以为《劝民歌》是张赓谟创作的这种情况,极有可能发生。但有自注,误会就避免了。是自己创作的,就署名。不能将他人的作品据为己有,那是霸占别人的劳动成果。当下,查找、复制、粘贴成风,有多少人靠“度娘”活着。他们读了《劝民歌》后张赓谟的自注,不知会否汗颜。

从这些细节,不难看出,张赓谟品行不差。

新闻推荐

单县开展扶贫专项审计

本报讯(通讯员齐春丽刘波)近日,单县选派25名审计业务骨干,集中对全县乡镇、街道办事处开展扶贫专项审计调查。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摸清全县扶贫工作现状,加快推进***攻坚。据悉,本次...

单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单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刘荣同志逝世2017-10-21 14:54
猜你喜欢:
曹州牡丹园观菊展2017-10-24 22:03
评论:(一部县志慰平生——自古文人都咏广系列·张赓谟)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