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菏泽 今日曹县 今日单县 今日定陶 今日成武 今日巨野 今日郓城 今日鄄城 今日东明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今日定陶 > 正文

济水源于济源县王屋山而非黄河 姜传岗

来源:济宁日报 2020-09-06 08:58   https://www.yybnet.net/

济水是古代流经豫鲁两省的一条大河。在历代文献中都与江、河、淮并称为“四渎”。然而近些年多见“济水是黄河的支流”的新定义,甚至判定“把济水列入四渎是历史之误”等。这种新说,是对济水历史事实的根本误解。

我国历史地理学专家史念海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古河流遗址考察,对古代济水的流径及其相关古地址作了大量考证,在许多方面填补了空白,对我们了解研究济水历史提供了宝贵参考。但他在文章中提出了一种看法,认为济水与江、河、淮三渎的“定义不同”,不是“独流入海”,因与黄河有相互交叉。

济水是以古代中原大地上的地表水为来源的,其上游虽然与黄河有交叉,但南北却有水脉贯通,济水的水源并不是黄河。把济水定义为黄河支流,无论在自然水系或在历史文化上都会造成错愕。

在古人的定义中,济水是发源于济源县王屋山的一条大河。其上游虽与黄河有交叉,被黄河划分为北南两支,但两支间仍有水脉相通,是有统一源头、水脉的同一条河。济水的水源并不是黄河。

河流的本质在于水。从根本上说,济水是以河南省北部地区的地表水为水源的。古代的中原大地,曾是降雨量十分丰富的地区,在现在的荥阳、郑州、原阳、延津、中牟、开封、封丘、长垣、滑县、濮阳等广大地区,曾有许多湖泽、潴潭、河流,这些水系向东寻找入海之路,先后汇聚成一条大河,这就是济水。一概回避这一根本问题,而认定“济水以黄河为水源”“是黄河的支流”,是对历史事实和济水本质的重大误解。

济水在上游虽与黄河交叉,却并未有断绝其“独流入海” 的水脉。对此,历史上存在“伏流说”与“清浊分流说”两种解释。“伏流”之说固不可信,但“清浊分流”却是自然中存在的现象,并非没有可能。

关于济水过不了黄河的断言,并不是基于客观事实的科学论证。

考察济水黄河以北支,清楚地看出:济水出王屋山后,总的流向是与黄河大体一致向东,至温县东、广武以北才斜向进入黄河,并不是与黄河垂直穿插。如果两岸河口真的是恰好相对,没有错位,那么在黄河的流冲下,济水的确是过不了黄河。然而,实际情况是济水入黄河有很大的斜向度。其南岸的出口荥口(旧石门),在其下游十多里处。在这么长的河程内,不能排除河水发生流向变化的可能。

经考察,济水所在的黄河以北地势较高,这就决定了济水在入河口处的落差大、流速高。自然常识说明,当两水汇合后,流速大的河流仍会在其速度惯性下保持原来的流向,继续向前延伸,其结果必然是大部分济水逐渐流靠到南岸。出荥口的水不说全是济水,至少应是黄水与济水的混合水。断言济水根本就没有过黄河,以及源头的水并没有入海,是盲目的。这里的根本错误,是把济水设想成静水,而忽略济水具有很大流速,并在其流速推动下,部分济水可由北岸到达南岸。现实中,一些可观察的实例都可证明这一点。在黄河入海处就可以看到,黄河入海后,仍保持原来流向继续延伸,洪流长达数十里,清浊两水分明。

“清浊分流说”,是在历史上济水存在的情况下,古人通过实际观察得出的一种解释,相比而言具有权威性判断与可信度;而现在的否定和非议,是在济水消失千年,现场完全改变的情况下,仅凭想象推测提出的,其真实性大可置疑。

济水从荥口出来后,向东南流入荥泽。据史先生说:荥泽“不是很大的湖,南北的长度最多也不过十几里”。荥泽中的水除了来自过河的济水、黄河水之外,还有地表水形成的荥渎、柳泉、广武涧水等三四条小河水流入。这就说明,其中黄河水量并不多。把荥泽的水全部看成是黄河水,否定过河济水和当地地表水、广武山涧水等的存在,是不严谨的。

《禹贡》言:济源水“东流为济,入于河,溢为荥”。这里的“入” 是进入的意思,没有下潜之意;而“溢”,是满和增多的意思,是说济水出河后在荥泽大量增多了。这对济水过河的概括是很准确的,恰切说明了河南济水与河北济水之间,支脉相通而又水量增大的关系。“入于河,溢为荥”是统一的,把它理解成南北分割的两条河是错误的。

对于黄河以南的济水来说,实际的发源地就是荥泽。济水出荥泽向东流,先后纳入汇合了大小河流、潴泽十多条,在《水经注》等文献记载中有名的就有:砾石蹊水、索水、白沟、黃沟水、沮水、汳水、羊里水、睢水、澶渊等,无名的更不计其数。经现在的荥阳、原阳、封丘、兰考等地带,进入今山东省菏泽地区。至此,形成为一条水势浩淼的大河。

可以看出,济水沿线的各个支流,都由豫北广大地区的地表水汇聚而成,是清水而不是黄水,其中出自黄河水的成份更加微不足道,黄河泛滥侵漫济水流域,就另当别论了。进入山东省境内之后,济水又先后汇合了濮水、瓠子、洪水、汶水、泺水等八九条支流,浩浩荡荡流入大海。《汉书·地理志》称:“过九郡,行千八百四十里”。

上述考察充分说明,济水本是具有独自水源、独自流域并独自入海河道的一条大渎,在水源、流域、入海路径和水文性质等诸多特征上,都不同于黄河,是独立的一条水系,古人称济水为“四渎”之一并没有错;新论者断言“济水只是黄河分出的一条支津,其源头则与黄河同,并不在济源,所以不符合四渎独流入海的要求。

古人对“四渎”的定义,与今天水系划分的原则,大体是一致的,即主要是以其入海路径的不同为根据的,而并非以河流的源头为标准。河南济水的支流很多,其发源地也很多,退一步说,即使其中有一支源于黄河,也不足以定义整条济水为黄河水系。如果以此而论,那么在历史上的淮河,也曾有几条重要支流如汴河、涡河、惠济河、蔡河、贾鲁河等在上流源于黄河,难道淮河也是黄河的支流吗?若说水系间的枝津连通,淮河与长江之间就更多,岂不更应将淮河称作长江的支流,剔除于“四渎” 之列吗?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济水更是一条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大河。在古代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黄河下游流域是在今河北省和天津一带,而在以南的中原和山东广大地区,则是济水的流域。

济水是清水,较之黄河流域更适合人类定居和生活。因此,这里成为远古先人最早开发的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著名的“尧舜禹时代”,就出现在中原济水流域。

在原始社会后期,以烧陶和种植业为特征的农业文明——“陶丘文化”,就产生于当时的济水沿岸,即今菏泽市定陶区,并由此沿济水流径向东夷大地传播发展。现在人们常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实黄河来在目前中原地区的时间只在唐代之后,它定格于山东更只在清末以来,而在此前数千年历史上,中原和山东广大地区真正的母亲河是济水,而不是黄河。在历代先民的记忆和历史记载中,黄河更多的是灾害,而不是福祉。这也说明了济水与黄河在对人类的利害关系上是有所不同的。

济水,这条源于中原大地,蜿蜒豫鲁两省近两千里的大渎,在数千年历史上,成就了古代东夷大地的文明开发和繁盛,是齐鲁之邦的母亲河。

山东省有许多地名就是以济水而缘起的。例如,作为古代九州之一的兖州,就得名于济水。兖州之名源于“兖水”,兖水即是“沇水”,亦即济水。《禹贡》言:“导沇水,东流为济”,又言:“济、河惟兖州”,是说济水、黄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属于兖州。

兖州初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地区,后来沿济水多次往东搬迁,最后定于山东省的现址。其它地名,如先后址于碻磝、巨野、任城的济州,位于今山东省西北部的古郡济北,以至济宁、济南、临济(隋代置)和今定陶、曹县之间的济阴、济阳等,更是直接以“济”字为名。就连齐河县、齐国之“齐”,也得名于济水。

《春秋说题辞》曰:“济,齐也”。《风俗通》曰:“济者,齐也,齐其度量也”。我们常说的“齐鲁文化”,其基因也源自这条中原大地流淌下来的济水。确切地说,“齐鲁文化”是济水文化,而不是黄河文化。

济水,本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它至今已消失了上千年之久。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关于它的大量记载、典籍和故事传说等,成为济水文化的重要内容。历史考证和研究,应把维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视为根本任务,首先树立尊重、珍视古人经典的观念,其次才谈得上创新。苗青摄影

新闻推荐

“鲜花”在鸡粪上绽放

申成龙(右)和父亲申传根正在察看玫瑰长势在农村,大家形容一个“丑小伙”娶了一个“俊姑娘”,常说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在...

定陶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陶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济水源于济源县王屋山而非黄河 姜传岗)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