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张飞 王培源 记者 臧宾)东明县以创建“双拥”模范城为契机,通过开展送岗位、送补助、送住房、送医保、送门路“五送”活动,有力地解决了退役士兵和军属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致富难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
送岗位,破解退役士兵和军属就业难。该县按照“三公开一监督”安置办法和《兵役法》有关规定,按时完成退役士兵的安置任务,并落实好退役士兵待分配期间的生活补助费,有力地维护了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在做好团职转业军官工作安置的同时,把80多名符合随军随调条件的军官家属全部安排在了县直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并对他们的子女就学进行了妥善安排,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送补助,破解贫困军属生活难。东明县财政先后拨款368万元,建立完善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对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均按国家、省、市标准按时足额发放。近年来,该县连续几次提高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烈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都按国家有关政策落实了抚恤金。
送住房,破解优抚对象安居难。该县扎实开展了爱心献功臣活动,大力实施安居工程,先后拨款278万元,帮助优抚对象新建住房526间,维修住房247间,并让66名孤老优抚对象住进了敬老院的“光荣间”。
送医保,破解伤残军人看病难。东明县财政先后拿出105万元,为301名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办理了医疗保险,帮助其它优抚对象加入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依托全县15处优抚医疗中心,建立起大病救治、临时救助、按比例报销相结合的医疗保障机制,确保优抚对象小病不出乡、大病到定点医院享受优惠医疗。
送门路,破解优抚对象致富难。为照顾好城镇困难优抚对象的生活,该县按照扶贫先扶优的原则,为全县476户优抚对象发放了 “两证一卡”,并在县城7个社区和14个乡镇统一成立了“双拥工作服务站”,专门建立了优抚对象档案,定期组织 “双拥志愿者服务队”上门服务。对因重病、因灾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家庭,优先给予生活救助或生活困难补助。另一方面,优先把一部分有劳动能力的优抚对象安排到救助基地,使他们依靠种、养技能,增加经济收入。近几年,该县借助 “中国西瓜之乡”的名牌优势,采取统一供应种子、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服务的方法,帮助2000名优抚对象每人种植一亩西瓜,仅此一项,年人均增收1200多元,使他们达到并超过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
新闻推荐
化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石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东明“化工经济带”快速隆起
...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