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东明新闻 > 正文

六旬老农倾其所有建毛泽东纪念馆,六旬老农倾其所有建毛泽东纪念馆

来源:老年生活报 2012-11-19 10:17   https://www.yybnet.net/

菏泽市东明县城东北的城关镇朱口村,有一座由当地一个农民自己出资兴建的毛泽东纪念馆时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纪念馆的兴建人佘石成为了感恩共产党让他过上好日子,倾其所有投资近百万元,兴建了毛泽东纪念馆,供当地的学生和村民参观和学习。

兴建纪念馆感念党恩

走进毛泽东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大的红色三层小楼,小楼两侧还建有“毛公亭”和毛泽东文学艺术馆两个小馆。楼顶镶嵌着“毛泽东纪念堂”六个醒目的金色大字。“毛公亭”内摆放着一米多高的毛泽东全身雕像,栩栩如生。在纪念馆展厅,记者看到,整个展厅分为:走出乡关、开天辟地、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强国之梦、放眼世界、诗人情怀、晚年岁月等九个展区。详细展示了毛泽东一生中各个时期的照片、纪念物以及毛泽东纪念像章和书籍资料等。

佘石成今年69岁,祖籍东明县武胜乡佘岗村。解放前,佘石成家地无一垄,房无一间,几代人靠乞讨度日,后给朱口村的一个大户人家打长工,受尽了苦与累。解放后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人民翻身做主,佘石成家才分得了土地。“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从青年时期就时刻想着党,想着毛主席。”佘石成说,他15岁开始拜师学习木工。 16岁起,他就开始留心收集有关毛泽东的有关像章、书籍、油画、照片、书法作品等。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了感念共产党的恩情,他决定把之前收集的有关毛泽东的物件建一座纪念馆。

拆了自家房屋筹得3亩地

佘石成早年学做木工,搞过建筑,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建筑能手。 2004年2月16日开始,他便计划筹建纪念馆。

说干就干,2007年佘石成开始动手兴建毛泽东纪念馆。没有资金,佘石成把自己一辈子做建筑挣来的70万全部拿出来,之后又向亲戚朋友四处借来20余万。没有地方,他便把自己的小楼房拆了,然后花费2万元将自己的责任田与村民互换,挪出了3亩地。为了建纪念馆,他把自己的房子推倒了,而他和老伴至今一直住在一间简易棚里。最初,村里的村民对他的行为也觉得非常不理解,之后他们被佘石成的无私精神感动,不仅全力支持他,还有不少村民纷纷出资捐助他。 2008年8月,由佘石成自己设计的毛泽东纪念馆落成了。

纪念馆建成后,毛泽东的侄孙毛宁科等人亲自到纪念馆题词:中国农民兴建第一座毛泽东纪念馆。2009年纪念馆被东明县命名为爱国教育基地,成为当地中小学和游客接受红色教育的基地。

曾花1元买来毛泽东用过的砚台

在纪念馆的三楼,记者看到陈列的展柜里,摆放了许多珍贵的毛泽东纪念像章、毛泽东所写的诗词和毛泽东语录等。佘石成告诉记者,他从小喜爱毛泽东,这么多年一直在搜集毛泽东的相关资料。至今收集的毛泽东物件已达上千件,每个已经陈列出来的都是一段故事。

他16岁跟人学做木工时,便把每个月攒下来的工钱偷偷留着,跑到书店或者集市上去买毛泽东的相关物件。令佘石成印象最深的是,1968年他下班回家途中路过集市时,看见有人在卖毛泽东用过的砚台和瓷像时,兴奋极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佘石成用一元钱买到了这块铁制的砚台。回到家后,佘石成因为这事被家人狠狠批了一顿。“我做这些事情,就是想让更多的人学会感恩,不要忘记过去。 ”佘石成说。 记者 彭婷 通讯员 田蕊

新闻推荐

百岁老人编绳养生,百岁老人编绳养生

每月至少编织20余条送村民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六旬老农倾其所有建毛泽东纪念馆,六旬老农倾其所有建毛泽东纪念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