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张 琰)9月25日,东明公安局城东派出所和城关派出所联合为一位17岁的患病女孩顺利补录户籍,让其能够顺利办理合作医疗,赢得了其家人和周围群众的高度赞扬。
9月16日,东明县开发区村民陈某带着一份早年间由城关镇敬老院出具的领养见证证明来到城东派出所户籍室反映其女儿陈青青(化名)无户籍一事。据了解,今年已经17岁的陈青青是陈某与丈夫于1998年在城关镇敬老院领养的弃婴。陈青青一岁左右时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脑积水、脑萎缩,甚至有人断言孩子活不过16岁。但陈某夫妇并没有因此放弃陈青青,并带着她四处求医直至将其抚养长大。陈青青以前是有户籍的,但是当手写户口本更换为微机打印户口本时就没有了陈青青的名字,当时陈某夫妇认为女儿不能上学,也就没有在意其有无户籍的问题。如今,陈某夫妇想为女儿办理农村合作医疗,以此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但苦于女儿没有户籍一直未能办理合作医疗。
城东派出所户籍民警杨洁接待了陈某夫妇,并在了解详情和进一步核实后,及时向领导和县局户籍科进行汇报,并按照分管领导的要求:尽快做好陈青青的户籍补录工作。
9月18日,在城关派出所李荣彪值班组的协助下,户籍民警杨洁带领陈某夫妇走访了当年为其出具见证证明的几位老人,并详细询问当年敬老院捡拾到女婴的相关情况。9月21日,户籍民警和社区民警走访陈某夫妇所在村庄。
经过一系列的走访调查和材料汇总后,户籍民警迅速办理相关补录手续并及时报县局审批。9月25日一早,城东派出所户籍民将崭新的户籍薄送至陈某夫妇手中,此举赢得了陈某夫妇及村庄群众的高度赞扬。 
新闻推荐
本报讯 (通讯员 曹志刚)今年以来,东明县陆圈镇党委、政府以对群众、对后代、对家庭、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抓宣传、抓服务,努力提高孕前优生健康...
东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