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鄄城县委组织部从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大局出发,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和作风转变,努力打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模范部门”和“表率部门”。
“四大员”架起“连心桥”
组织部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为契机,开展了“组工干部下基层”活动,建立基层党建联系点26个,组织机关干部到一线调研,为基层组织开展工作搞好服务,努力当好“四员”,即当好党建“指导员”,通过播放电教片、发放宣传资料、上党课等方式,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宣传基层党建的目的意义和党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指导基层组织规范化开展工作。今年以来,举办宣讲报告2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为农村、企业和社区党员上党课15场次。当好村情“调查员”,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听民声、解民忧、排民难,召开座谈会23场次、走访党员群众236人次,发放征求意见表1000余份,为困难党员捐款2400元,为民办实事好事45件。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把化解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工作视为“份内事”,深入基层,及时了解排查,主动化解,努力成为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稳压器”。当好促发展“技术员”,邀请农技专家深入联系点开展技术辅导,同时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党员和致富带头户学习现代科学种养技术,通过学习开拓群众视野,增长见识,掌握新型实用的农业种养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引马乡张班庄村粉条加工效益较好,该村党支部书记张敬之说:“多亏了县委组织部的干部,自从联系我村以来,积极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提供市场信息,为我村粉条打开销路没少费了心思。”
同时,不断加强对联系帮扶情况的调度,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检查。为方便群众咨询,统一制订了便民联系卡和《走访记录本》,建立了《帮扶工作台账》,搭建起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党员之家”情暖人心
作为党员之家、干部之家和人才之家,鄄城县委组织部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组织广大党员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及时帮助农村贫困党员解决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并积极引导他们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让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与关怀,增强“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该县探索推行了一线工作法,建立了在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干部的工作机制,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让广大干部在服务经济建设中,担当重任,经受考验,锻炼成长,不断增添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采用“请进来、利用好”的方式,积极引进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优化政策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让各类人才感受组织的关心、爱护、理解和信任,感受组织部门“家”的温暖。近年来,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鄄讲课、传经送宝,培训干部达5000余人次。
“大接访”促进“大和谐”
鄄城县委组织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面对面解决好组织工作范围内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组织工作公信力和满意度,采取现场接访、重点约访等方式直接听取干部群众的诉求。
开展了组织部长公开接访活动,由部长、副部长轮流接访,做到了“三个必接”,即群众的来信来访必接、上级批转和安排的工作必接、公共平台梳理出来的问题必接。推行带案下访活动,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提出的诉求,明确包案领导和责任人,到上访人员家中走访,与上访人面对面地交谈,真心诚意地帮助解决问题,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做到“六个必访”,即基层单位必访、服务对象必访、联系的乡村必访、突出问题必访、重点区域必访、重信重访人必访。建立了信访案件处理限时办结制度,信访问题一般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今年以来,已接访涉及村“两委”班子建设、干部调整等信访件6起,一次办结率100%,赢得了社会的理解和支持。通讯员付成银 陈敬生记者常慕城
新闻推荐
养老不犯愁 晚年更幸福 ——鄄城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侧记
...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