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啸)“现在再不为接待发愁了,吃饭前通知食堂做多少人的饭就行,省时、省钱,又能让大伙儿吃得饱、吃得好。”日前,记者在鄄城县郑营镇采访时,该镇负责后勤管理的干部王辉说。
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务接待问题的规范,鄄城县结合“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各项规定,创新乡镇(街道)廉政灶制度,出台《关于厉行节约规范公务接待推行“廉政灶”的意见》,对“廉政灶”的建设、管理、接待、监督等工作进行细化。要求各乡镇(街道)除特殊情况外,公务接待一律在“廉政灶”用餐,不设烟酒,用餐标准每人不超过20元,陪餐人员不超过三人。“廉政灶”财务运行情况列入政务公开范围,由县纪委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
过去,每逢上级来了检查调研组,陪吃陪喝是乡镇领导普遍头疼的事,不到酒店吃饭,怕接待不好,影响工作;去酒店,不仅花钱多,而且影响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鄄城县各乡镇的“廉政灶”建成后,各种接待统一在镇“廉政灶”吃饭。到了吃饭时间,只需给机关食堂通知做多少人的饭,炊事员就会做出合理安排。
鄄城县纪委、监察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坚持规定动作扎实、自选动作出彩,在解决问题、转变作风上狠下功夫。据鄄城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周方林介绍,“廉政灶”制度规范了接待标准,纠正了公款吃喝的歪风,降低了乡镇公务接待费用。同时改善了乡镇机关干部生活条件,有效防止干部“走读”的现象,为领导干部提供了交流工作、增进感情的机会,树立了乡镇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形象。
如今,“廉政灶”已成为遏制基层腐败问题滋生的有效手段,乡镇还聘请党代表、纪委委员、村民代表、老干部等为义务监督员,全程监督“廉政灶”运行过程。今年乡镇公务接待“廉政灶”制度推行以来,全县乡镇公务接待费用同比下降40%左右,节约财政资金100余万元,“廉政灶”真正吃出了“廉洁风”。
新闻推荐
...
鄄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鄄城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