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牡丹晚报记者 韩波) 4月9日,鄄城县箕山镇仪楼小学校园里响起嘹亮的鲁西南黄河夯硪号子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彭忠为该校师生示范表演(下图)。
“我从小在黄河边长大,听惯了艄公的号子。黄河号子成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一度因后继无人而令人担忧它的传承、发展。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校购买了夯硪器具,组织了36名男学生成立4个夯硪队、9名女学生成立一个夯硪队,把鲁西南黄河号子‘请了进来\’。”箕山镇中心校校长周彬说。
73岁的彭忠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在会议室里示范表演时,师生被他极具震撼力和穿透力的超高声所震摄。不少学生表示,一定要学好,将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承下去。
目前,除了夯硪号子,还有船工号子、埽工号子和搬运号子,由音乐教师王建玲负责整理、记谱,准备邀请专家组织编排歌舞,通过“‘非遗\’进校园”活动,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 (牡丹晚报记者赵亚雯) 鄄城县董口镇单身妈妈张爱琴患有妊娠性脂肪肝,经本报报道后,好心人给予热心救助。5月9日上午,在鄄城县人民法院富春法庭,张爱琴状告...
鄄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鄄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